第两千六百九十八章 方案(2/2)
“这幅图在早期保存不善,清代修复的时候,也没有经过精细清洗,画病拖延至今,导致画面有些阴朽涣漫,急需妥善重修。”
“这幅画的修复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新法的‘修旧如旧’,就是仿照《如意轮菩萨像》那样的办法,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当时修裱风格,让大家能够从画作到装裱,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坏处就是缝缝补补,修复的效果肯定不是最好,还有要配合装裱的‘古味儿’,画面也不能清理得过分干净,两者间的配合需要恰如其分。”
“这样也会导致画面会留下些隐患,说短这次修裱的有效时间。”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传统古法的‘修旧如新’,将画心揭裱下来,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彻底清理,而裱锦,卷轴,背托,命纸等次要的附件,我们能留就留,不能留的,就彻底用新出的高级仿古材料予以替换。”
“这种方案的坏处是明显的,就是一些外围的,次要的原始信息,比如修裱材料,会无可避免地丢失。”
“好处就是画芯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画面可以焕然一新,画病得以彻底根除,可以达到故宫和国博馆所藏的沈周《庐山高图》,山水轴《魏园雅集》,蜀大博物馆《仿倪云林山水图》的效果。”
“这样啊……”翁万戈陷入了思考。
蜀大博物馆的《仿倪云林山水图》是周至修复的,他倒是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什么效果,但是《庐山高图》和《魏园雅集》的状态却是所有研究过沈周画作的人都为之感到骄傲的。
两幅图的修裱效果,用梁诗正诗句来形容那就是“蜀锦装金碧,吴工聚碎金”,加上画面上用的又是最夺眼球的青绿,那画卷上虽然古意盎然,但是色调笔墨却鲜明得如同刚刚画上去的那样,号称“神工”。
“真的能够达到《庐山高图》的效果?”翁万戈又问了一次。
其实周至为蜀大博物馆修复的《仿倪云林山水图》已经得到了王老爷子和启老爷子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效果不亚于《庐山高图》。
不过当时周至还年轻,修复经验也不够丰富,主要是没有见识过多少古代名作。
在那种情况下就敢对明四家,吴门画派祖师爷的大作下狠手,虽然没出岔子,但二老事后得知,却也同样惊得背心冒汗,照样狠狠地批评了周至一顿。
这样的黑历史周至当然不会告诉翁万戈,以免给人家留下毛躁胆大的印象,只对他点头:“完全可以达到那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