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网络化转型(2/2)
就这样,在互相学习和磨合过程中,打造一个崭新的恒生银行。
新的恒生银行,不仅会打上维创系的烙印,也会朝着互联网化转型。
传统的银行业务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发展可定就快不起来。
如果一味追求快速发展,就必定要冒极大的风险,而这就与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控制风险理论相悖。
因此,银行进行互联网化转型,本质上是降低获取客户的成本,以及降低客户交易过程中的服务成本。
另一个时空后期的大银行大金融,用户越多成本就越低。
主要是因为千亿规模的银行和十万亿规模的银行,在开发金融网站和IT方面的投入差不多,所以,规模越大的互联网化银行,就越是能够借助互联网降低运营成本。
另一个时空到了二十年代,金融行业都在疯狂裁员,因为大量的因为都被机器取代了。
很多重复性的机械作业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力和应变能力,那么,机器就绝对比人工更高效。
有不少银行的业务,本身就是不断的重复。
举个例子,比如股票交易的买进和卖出,在互联网普及之前,需要大批的人工负责,一到交易时间,他们就会非常忙碌。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另一个时空,越发展资本市场的交易规模就越大,可是交易员却越来越少了。
因为,有一大批的人工操作都由机器取代了,而且还不容易出错。
如果让人去跟机器比,那就很难赢了。
到了后来,人类交易员就很难适应短线高频交易了,而只有一些价值投资,可能人工做的比AI更好。
未来的AI交易程序将会越来越多,有根据一定规则交易的AI程序,也有一些可以根据财务报表自动分析拟投资公司投资价值的AI程序,还有一些根据交易所数据波动作分析,进行短线交易的AI程序。
使用AI程序进行交易后来就是量化投资。
定量之后,再让智商不算高的AI程序去代替人类进行交易。
另外,还有一种,根本就不告诉AI程序交易规则,就让AI程序自己去学习如何交易并争取盈利。
可怕的是,这个实验竟然成功了,这个AI程序最后已经跑赢人类对手了。
比如,米国有一个已经上司的公募基金“人工智能驱动股票ETF。”奶奶的,根本就不是人类交易员在交易,完全就是依靠智能AI去学习交易。
一开始,笨拙的智能程序就被大家嘲笑为人工智障。
但是,这个人工智障,但是这个人工智障却通过不断自动学习优化算法,最后就逐渐跑赢了标普500指标股平均水平,实在是恐怖如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