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西游魔佛劫 > 序

序(1/1)

目录

从86版的电视剧到初读原著,《西游记》可以说是从小伴我成长,对我影响至深的一部经典。小时候,我是一个很顽皮淘气的孩子,从小喜欢打闹,而且时常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爱不释手,幻想着这是我的金箍棒,而我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直到现在,已近而立之年的我,看到电视播出这部经典的时候,我仍然会坐下来静心观看。我相信,不仅是我,甚至每个80后、90后都有这样的感触,电视剧播出的不再是简单的打妖怪,救师傅,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怀,一种对逝去的似水年华的追忆,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感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的成长,每一次读《西游记》都有不一样的感慨,起初只是喜欢里面的情节,喜欢悟空打妖怪救唐僧历经磨难的精彩故事,后来,年纪渐长,《西游记》带给我的却是一丝悲凉。

为什么金蝉子一句妄言,用如来的话说是,“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就被贬转世,经十世修行,还要历九九八十一难?为什么悟空不服管教,因大闹天宫就要被压五百年?为什么八戒酒后调戏了下嫦娥,又没真的做出什么事来,就要被罚下界投错了猪身?照如此说,玉帝的女儿跟凡人私通,外甥女跟凡人私通,该当何罪?最后却也没怎么样,仍然是神。沙和尚就更憋屈了,打碎了一个琉璃盏,至于这个琉璃盏究竟是什么暂且不去追究,试想在仙界,一个琉璃盏,那么多法力强的不像话的人,没有办法把这个什么琉璃盏复原吗?再者说,天庭缺这么一个玩意吗?

细思极恐,所有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不够强大。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唐僧是为如来打工,八戒和沙僧是为玉帝打工,所以他们有什么错,说被解雇就被解雇,至于悟空,我没有权利解雇你,我可以找人打你,压你五百年,让你小子再嚣张!

这就完事了吗?没有。师徒四人手受观音点化,说去取经吧,回来还你们个金身正果。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有一个苦活累活没人干,你们去干吧,回来再给你们转正,高工资,待遇好。

几番话,唐僧师徒动心了,不管怎样,总好过现在的生活。

好,那就去吧。

一路上,打这个鬼怪,打那个妖魔,搬兵救唐僧,最后发现,好多都是有后台的。要么是天界的神仙闲着没事,下界找个乐子抓个唐僧玩玩,要么是哪个仙家的坐骑下凡来耍耍,在家拴着也怪闷的,要么是西方哪个佛祖的徒弟。

我靠,让他们干活,还故意刁难他们,要整死他们,什么东西!

不过,经历那么多事,悟空等人也渐渐懂了。这本就是一场游戏,大家都参与其中,走走过场也就是了。所以呢,唐僧有宝贝袈裟不穿,谁愿意来抓我尽管来,反正我死不了。悟空是团队第一干将,自然心知肚明,打妖怪我得摸清底细,有后台的给个面子,没后台的一棍子打死;八戒吃喝不误,闲得慌就帮帮手,动嘴皮子远比动手要强得多;至于沙和尚,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爱谁谁,我挑我的担子,谁也别来烦我。

所以我在想,《西游记》原本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刚开始,我们就像悟空一样,天不怕地不怕,经常惹事,被爹妈打,上学了被老师教训,依然我行我素,狂的不要不要的。后来,步入社会,经历了一些挫折,开始变得成熟稳重起来,懂得处事的道理,比我牛、比我后台硬的人我惹不起,我就笑脸相迎,说不定哪天还要人家帮忙,至于那些不如自己的,喜欢就聊两句,不喜欢就一棒子打死。

有的呢,长成了八戒,练就一副铁齿铜牙,能说会道,然而这种人往往很吃得开,不过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有的则是变成了沙和尚,逆来顺受,不管生活有多大的波澜,我始终如此,雷打不动。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孙悟空。同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条西游路,每个人的道路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一样,那就是取经。

什么是取经?

所谓取经,就是到了西天,见了佛祖,成了正果,也就到了末路。

佛家将就四大皆空,佛就是空,取经也是空。

人生亦如修行,神似取经,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取经道路上历经磨难,或喜或悲,不管你是肉眼凡胎就像唐僧,或者神通广大就像悟空,在这条取经的路上,都要一步一步的走,没有任何捷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