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嫡妹非要换亲,送我当上侯夫人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踪的鞘银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踪的鞘银(2/2)

目录

“鸢儿说得很是。这件事蹊跷的很!老三,京兆尹府为何觉着这笔银子就是当年的税银?有何根据?”

顾靖晖一脸凝重:“州府送上来的税银为了运送方便,是用的鞘银。”

顾六爷就更糊涂了。

“何谓鞘银?”

秦鸢道:“州府押送入京时,要路过高山大河,怕被山贼水盗掠去,就把木头劈开,中间挖空,将收上来的碎银都化了浇注在里面,再用铁箍箍紧。等到了地方再劈开交银,军饷都是这么送的。”

顾侯爷心中暗暗佩服,小妻子竟然连这个都知道。

岳父大人真是会教女儿。

顾老夫人点头道:“鸢儿说得甚是,当年老侯爷在时,曾说兵部这样送了几万两白银去高丽,一点事没有。谁都没想到这笔税银一路上过山涉水都没事,竟然被人在卢沟桥劫了。”

顾六爷恍然大悟:“就是说这银锭浇灌的时候,打上了州府的印记。”

顾侯爷道:“不然呢,户部点算登记的时候总要有个凭证。这铸好的银锭上有了标识,谁也没法赖账,除非把这银锭熔了重铸。这次京兆尹府在佛堂底下发现的银锭,有的还没有熔,所以被推官认了出来。”

秦鸢笑道:“这也太过于刻意了,要我说,这么多年,再多的银子也熔完了。”

顾侯爷看了眼秦鸢。

秦鸢正色道:“只怕这就是摆在那里给人看的,只不过被我们误打误撞给揭开了盖子。”

屋子里一阵沉默。

顾老夫人半晌神情凝重道:“鸢儿,你是说,这是旁人给侯府设的局?”

秦鸢颔首道:“娘,我也只是揣测罢了。”

“你详细说说。”

顾六爷已然觉得脑筋不够用了,眼巴巴地看着三嫂。

秦鸢清了清嗓子,道:“智光和尚来历奇怪,这点儿已然明了,也难为他们寻了这么个地方隐藏。侯爷和先太子情谊深厚,定北侯世袭罔替,又素来支持正统,自然不会有人想到贼徒和税银会藏在此,这也说得过去。”

众人点头。

秦鸢喝了口茶,又道:“只是他们既然费了那么大的心思,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得了那笔银子,怎么又小心翼翼地一直不拿出来用呢?”

环视众人之后,秦鸢又道:“自从句容宝钞案之后,宝钞已然废止,我大兴通用的就只有金银铜钱了。各地私铸铜钱,伪造银子的不在少数,虽然律法严苛,抓住了就要杖一百,徒三年,并在当地衙门戴枷一月示众,全家被连坐戍边,但朝廷屡次禁止制造私钱,依然于事无补。”

顾侯爷点头,补充道:“塞北当地就有不少私钱。朝廷严令禁止之后,官钱不够用。且制造官钱的官员和工匠都要中饱私囊,做出来的官钱和私钱一样缺斤少两,一样往里面灌注铅锡等物。户部给我们送来的官钱,摔倒地上就碎了。所以私钱压根禁不住。那造假银子的就更多了,看起来都是雪亮的大银锭子,实则禁不住半点儿火烧。”

顾六爷头一回听这个,忍不住问:“三哥,那咱们也在塞北铸过私钱么?”

顾侯爷眼睛冷厉地扫过,道:“你说呢?塞北那地方,有人甚至剪了铝铁来买卖货物。”

这句话就把顾六爷搞糊涂了。

看了眼一脸困惑的顾六爷,秦鸢把话题转了回去,道:“这群盗匪胆大包天,当是亡命之徒,就是从油锅里捞银子也是敢的。钱来的容易,自然是有一个花两个。当年他们将银子抢了去,藏个几年,分批运出去,寻个僻静之地,熔了标记,就如泥牛入海,查无可查。这么些年,早就该熔完入了库,又或者周转到了市面上,谁见过现熔现花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