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世俗帝国的建95(2/2)
只要世家用命,王新根本不在乎谁主导一城,一城既是利益吸引体,也是世家的投名状,一旦主导,就只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和银钱,不这样周围几个城池的商路、城中的商铺就无法吃掉大数,这都是真金白银。
然而,表面的和谐下,暗流涌动,世家们在划分利益时,矛盾渐显。张氏想要独占铁矿,可是军师团的世家也盯上了,朝廷监管盐铁,分出是警告。
而,前镇国公府却盯上了盐场,他们国公府早就没落了,却四处联姻,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分别与各国世家结亲,这资源杠杠滴。
就连新投靠的赵国李家,也想在丝绸之路上分一杯羹,周围帝国太富庶了,跑一次商路,足够吃一辈子,就说香料,在周围国家千金一两,放在西方的帝国,很便宜但是中间需要跨越不同民族的地盘和国家,也是很凶险。
一次庆功宴上,张氏子弟与镇国公府的人因商铺位置争执,甚至发展到私下里要拔刀相向。
皇帝却对此视而不见,只是在深夜召见军师:“他们争得越凶,便越离不开朝廷的调解。”军师抚须微笑:“陛下圣明。不过,赵国虽失十城,残余势力仍在煽动百姓反抗。或许,该让世家们再添把火了。”
于是,朝廷再次下诏:“凡能平定地方骚乱者,可获封地与免税特权。”这道诏令,让世家们暂时放下内斗,纷纷派出私兵镇压起义。张氏家主亲自带队,用铁血手段平定了云州的暴动;镇国公府则以粮草救济为名,将势力渗透到赵国百姓之中。
赵国的一位老将军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土,仰天长叹:“这哪里是战争,分明是一场利益的瓜分盛宴!”
他怎能不知,这场盛宴的背后,是新国皇帝精心编织的棋局。新国朝廷用利益将世家,甚至是赵国的世家绑在战车上,又用矛盾防止他们联合。
那些新占的城池,表面上是世家的战利品,实则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经济让出来,纳税是必须的,还要按经济实力出资投入城市建设,让城池更加繁华。
在城池外修建大量的集市,在外就能接待商队,将城池外面打造成集市,既而升级为村镇,逐渐扩大城池对周围的影响,吸引大量失去土地没有活路的贫民,稳定局势,又活跃了经济。
一年后,当赵国又十城彻底纳入版图时,皇帝在太极殿举办了盛大的封疆大典。张氏、镇国公府、赵国李家等世家代表,皆获封“开疆侯”,赐下大片良田与商铺。然而,皇帝话锋一转:“但城池军政,仍由朝廷委派官员管理。望诸位爱卿以大局为重,莫要因小利失大义。”
散朝后,张承业望着手中的封侯诏书,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大哥惨死时的场景,也想起这一年来与各方势力的周旋。权力的游戏永无止境,今日的盟友,或许就是明日的敌人。而他们这些世家,终究只是棋盘上的棋子,唯一不同的是,有的棋子,能在棋盘上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夜深了,皇宫的灯火渐次熄灭。皇帝站在寝宫外,望着漫天繁星,喃喃道:“这天下,终究要姓‘王’。”身后,军师躬身道:“陛下,赵国世家已彻底归顺,接下来……”
“接下来,该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帝王之威了。”皇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转身踏入黑暗之中。
这场由世家纷争引发的战争,最终以朝廷的绝对胜利告终。但新的矛盾与利益争夺,才刚刚开始。在权力的漩涡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法则。
而皇帝,正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着这场永不停歇的博弈。“韩国边境的两座城池?”皇帝挑眉。
“正是。”军师颔首,“赵国已经失去二十城,剩下的有几座城不用攻,自有世家将赵皇绑来。
反而是韩国在边关屡次挑衅,好在边关有另一位铁血大帅,闻家世代镇守,我们与赵国的战争又是军功与经济之战,军力受损的是世家,朝廷大军完全可以转道攻击韩国边关,不过是从原来赵国的方向。
昨日有赵国世家要求他们归顺新国,可以以赵皇为交换,他们还到韩国派出信使,求韩国收留,两头靠!”
“两头靠,就是没依靠,答应他们,让他们稳住韩军,就从那以归顺韩国的名义,派军队进入韩国的黄土城,直取韩国都城邯郸,从赵国方向突破,然后新国边境也要发起攻击,让韩国人首尾不能相顾!”
同样以军功授韩国城池城主之位,让世家明白,比起内斗,开疆拓土永远是获取财富与权柄的正道。
天下世家本就是一家,同样给韩国世家通商特权,利益交织之下,他们自然无暇生事,反而会带领我们去攫取更大的利益,带路党。”
赵国彻底灭亡的消息传开时,整个京城都陷入沸腾,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着赵国国库里搜出的密信和宝物。而世家府邸中,家主们则对着韩国地图沉思。
镇国公府内,老国公摩挲着祖传的玉佩,对二儿子道:“记住,在这乱世,我们已经站队在新国皇帝一边,让他看到我们的忠诚更重要,王家显然已不满足掌控赵国,韩国乃至周围的宋、燕、齐都会是皇帝的目标,他号称皇帝,可不就是想恢复中原帝国,重新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