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教化日本(2/2)
此前朝廷给日本方面的投降条件可以说是很优待的,但崇德天皇不肯放弃权力,战争就这么一直继续了下去。
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朝鲜兵逐渐适应了战场,被教管着适应了汉军的纪律和战术,也渐渐有了几分汉军的模样,战争就越打越顺了。
朝鲜兵在学习进步,义勇水师也在学习进步着,沿海七行省的民间武装商队也在对九州岛的劫掠行动中,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掠夺。
可以说王伦是将东征日本当作一次殖民战争而推行的,朝廷、军队、民间都在摸索中学习,不断学习并改良着王伦从后世西方殖民者那里学来的手段。
所以东征战事打到这个时候,军方和民间都已经停不下来了,朝廷刚刚把石见银山抢占了,胃口正好,佐渡金山没有到手,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会接受日本的投降?
在朝鲜坐镇的秦桧春风得意的很,他觉得朝廷提出的引朝鲜兵入日本简直是神来之笔,高丽王国完全是被朝廷以内应推动着完成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内附,所以民间的抵抗力量还没有彻底消除。
如今这股反抗力量和抵触的情绪被引导向了日本,以秦桧的手段,留在朝鲜内部的大地主势力也被不断分化、削弱,当朝廷在朝鲜行省举办了一次吏员考试、并且不限制身份后,高丽王国时代遗存的骨品制度也开始崩裂。
所以洪武十五年四月底的时候,秦桧亲自跟船,将一批从东南转运而来的粮食送到了对马岛,同时又轮换了大约一万多名朝鲜士兵。
水师以及被抽调的都督府汉兵瞧不上在日本的缴获,所以朝廷是在其他方面进行赏赐补偿的,但朝鲜兵不嫌弃,一个被抢劫的日本平民家庭,哪怕再穷,粮食、农具、家具,那都是好东西啊!
所以朝廷向日本方向一船一船地运送后勤物资,空船则一船一船地将朝鲜兵收集而来的破烂缴获运回去。
秦桧便奏请朝廷,希望朝鲜兵两到三年一轮换,这样受益的民间家庭范围更广,对朝廷和官府的拥护与信任也就更高。朝廷同意了秦桧的建议,于是第一批轮换的朝鲜兵人选就此确定,秦桧便亲自走了一趟。
驻扎在对马岛上的将领,是原梁山水军第五营的王绩,他是被枢密院从长江抽调而来的,负责对送到对马岛的朝鲜兵的二次训练工作。
欧鹏留在朝鲜,负责对新招募的士兵进行粗训,训练的内容主要是汉军操练手册的队形队列、兵种分配、常规战术的配合等,王绩则要将这些新兵训练得能够适应水战和山地行军。
就如同虞允文在研究漠北部落的生存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王重阳在研究草原部落适应道教、高颍在西域研究波斯人与印度人一样,秦桧也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研究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若按照新汉的人口统计方式,日本的人口大约已经到了千万级别的规模,这样一个内部快要完成统一的国家,是很难彻底征服的。
所以王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一蹴而就地完成对日本的征服,武力威慑的同时,要对日本的整体国民性格进行修正和扭转,这也是所谓的“教化”。
故而这一次跟随秦桧前来的,还有数十名朝廷从翰林院、国子监等官署抽调的文人,他们的任务是收集日本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政治制度等一切无法具现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