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动漫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1095章 新的华夏绩效学理论

第1095章 新的华夏绩效学理论(2/2)

目录

后世的基督教妄图通过宗教的传播,来完成族群之间的沟通,降低族群之间的交流成本,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人种肤色问题。

白种人信仰基督教,他们就自认为是属于一类人,那么信仰基督教的黑人和黄种人呢?肤色不同、外貌不同、文化不同,即便有共同信仰,白种人真的会认为他们是一类人吗?

所以王伦也需要一个宗教来减少不同族群之间的沟通交流成本,但也要避免肤色引发的族群对立,这一点他就只能让炎黄二帝的儿子们担一些“污名”,毕竟唐朝以来黄白混血就不少,就当是炎黄二帝的子孙们被分封天下各地,与本地女性结合,不断生出新的后代了。

这就是王伦以及王重阳的野心,通过神话、宗教、历史,强行将所有族群归为同一个祖先,从而建立初步的祖先共同认同感。

一旦这个共同祖先的认同感建立起来,就可以继续加强华夏传统的、儒家提倡的绩效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受到教化,完成最终成为中原王朝一分子的目的。

总的来说,王重阳的这一套理论,是强行给其他蛮夷诸族寻找一个汉人祖先,然后将他们纳入到华夏传统的绩效学循环当中,借此对抗婆罗门赢学。

绩效学自然是强调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这就是要与唯心主义的婆罗门赢学进行对抗,并最终完成对对手的全面取代。

只是王重阳的这个理论有着与儒家思想一样的缺点,那就是具备很强的再解释性。

历代大儒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和再解释,基本就是“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这么一个发展过程,相比于耶路撒冷系宗教,后者就像是已经锁死了的程序,后人很难再对其进行颠覆式的解释。

这个缺点在满清取代明朝时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属于典型的“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但也不是没有优点,那就是并不将读书人的思维固化,是属于“常读常新”的。

而且王重阳这个理论最大的隐患,是一旦汉人不再强大,那么接受了这种理论的异族,就会打着炎黄后人的旗号,完成对汉人政权的颠覆和取代。

但王伦不会以皇帝的身份认同这个理论,而是允许这个理论继续存在,这样一来,这个理论只是华夏众多学派的一部分,而不会是主流和官方意识形态,更多表现为宗教意识。

王伦很清楚,世间没有万世不移之国,他建立的新汉政权,在死后能够存续多久,王伦从来不去考虑,因为一代人总归只能管一代人的事情,他只希望尽可能督促后人不断前进。

在这一点上,王伦还是那句老话,只能希望后人的智慧了。

王重阳将他的这个理论写为文章,满怀期望地送往东京城,但得到的消息是,皇帝陛下不置可否。

聪明的王重阳立刻就想明白了,他并没有觉得自已的心血被白白浪费,而是又写了一封厚厚的奏折,提请朝廷,表示应该对在漠南传教的诸道教流派进行整合。

这封奏折在八月被批复许可,上面还有刚刚完成大婚的太子王闻的签字和用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