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如何选择(1/2)
海瑞下去之后,朱翊钧也没有询问张居正这事该如何处理,只是聊了些许的政务后,便让张居正,申时行,张四维等人退下,唯独留下了徐渭。
自从胡宗宪去世之后,徐渭就过着深入简出的生活,即便是他的学生,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召见,他也是以病推辞,很少入宫与皇帝见面。
这次入宫之前,朱翊钧曾派人去说,是给孩子们取名字,让徐渭前来,听一听,给些意见,这才让徐渭离开家中。
“徐师傅,您觉得这个时候,朕是该选择海师傅的想法,严惩官员呢,还是按照张师傅的想法,息事宁人?”
“陛下,心中不已有了答案。”
“这不是大明的皇帝在问他的臣子,而是一个学生,在问他的老师……徐师傅,您觉得我该如何选择……“
“若陛下只是我的学生,我会告诉陛下,正确的办法,是应该严惩不按旨意行事的官员,可陛下,您除了是我的学生之外,还是大明的皇帝,我会告诉我的学生,应该选择阁老的中庸之道……南巡乃是重中之重,不用多生车变故……”
“张居正是一个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的人,海瑞同样是这样的人,二者不同的一点是,张居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张居正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海瑞同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他却终其一生,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陛下……”
“您,是怎么想的?”
徐渭的长篇大论结束之后,朱翊钧叹了口气:“朕是如何想的,徐师傅心中清楚,朕也不多言了,朕是敬佩海师傅的……这次,朕要委屈海师傅了。”
徐渭听闻,微微颔首,目光深沉望向朱翊钧,缓缓说道:“陛下,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今日海瑞与张居正之争,表面是严惩官员与否,实则关乎国之根本与当下时务的权衡……”
“海瑞之心,如孟子中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心向道,欲以雷霆手段肃清朝堂积弊,还大明朗朗乾坤,此乃为臣之大义,求的是千秋万代的清明之治……不过,千秋万代的清明之治,岂是一朝一夕能够促成……”
“然张居正辅陛下多年,推行考成法,新税制等新政,使大明国库渐丰,边防稳固。他所言息事宁人,着眼当下南巡,亦是为保国家安稳,民生无扰……张居正之策,恰似老子所讲‘治大国,若烹小鲜’,为政之道贵在不生乱……”
“南巡之举,关乎天子威仪、民生抚慰、政令通达,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此时因严惩官员激起波澜,朝局震荡,恐南巡难成,百官亦会惶惶不安……”
朱翊钧轻轻点头,又问道:“依先生所言,大义与时务,竟如此相悖?朕身为天子,难道不能两者兼顾?”
徐渭长叹一声,“陛下,古之圣王亦难全。昔汉文帝时,贾谊上书,痛陈诸侯之弊,欲削藩以强中央,此乃为大汉长治久安之大计,然文帝未采其策,并非不知其善,实因当时国力未盛,诸侯势大,若强行削藩,恐生内乱……”
“文帝权衡之下,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积累国力,待景帝时,才有底气削藩。此乃在大义与时务间寻求平衡……”
“多谢徐师傅解惑,朕已明了……”朱翊钧轻声说道。
朱翊钧早就做好了选择。
实际上,现在发生的事情,在之前朱翊钧都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对于皇帝南巡之事,沿途官员轰轰烈烈的迎驾,非常重视,继而,开始让自己的府库出现亏空的事件……
这是必然发生的。
即便放在后世百年之后,也会如此……
地方官员翘首以待的期盼着帝王的到来,皇帝来了,账单也随后而至……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劳民伤财,浪费国力,是不妥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