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1/2)
推开后门时,秋风裹挟着炸货的香气扑面而来,但其中混入了刺鼻的油漆味——对面新开的轻食店正在粉刷墨绿色的外墙。
“你们凭什么说我们用不环保食材”小李涨红着脸与抗议者对峙,她手里端着的托盘上,印有饭店logo的塑料餐盒在阳光下泛着廉价的光泽。
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姑娘可能不知道,王建业在心里苦笑,那些餐盒确实是最便宜的不可降解材料。
“都冷静。”
王建业上前一步,皮鞋踩在积水洼里溅起的水打湿了裤脚。
他注意到领头那个戴眼镜的大学生手里攥着的,正是食韵楼赞助的《绿色餐饮指南》。
这个发现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半年前那场官司后,孙福竟然用这种方式卷土重来。
回到办公室,王建业扯松领带,布料磨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桌上摊开的报表显示,上个月25-35岁客群流失了42%。
窗外飘来对面餐厅的笑语,他鬼使神差地拨通了大学同学周教授的电话,手指在按键上留下汗湿的印记。
“有机转型”周教授在电话那头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的声音似乎都能透过话筒传来,“我正好认识青山农场的许场长,他们种的蔬菜完全不用化学农药。”
背景音里传来纸张翻动的哗啦声,“不过价格要比市场价高30%”
挂断电话时,夕阳已经将办公室染成橘红色。
王建业站在光影交界处,影子被拉得很长。
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创业时,父亲送的那副“诚信赢天下”的字画还挂在接待厅——如今看来,“诚信”二字也该包含对环境的责任。
转型会议在次日早晨召开。
当王建业提出要全面改用有机食材时,李师傅的炒勺“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那些菜虫子咬得都是洞,洗菜工要累死啊!”老厨师的声音在厨房的瓷砖墙间回荡,震得吊灯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年轻厨师小张却眼睛发亮:“我在烹饪学校学过有机菜的特殊处理!”他白净的手腕上还留着昨天切伤的新鲜创可贴。
争论间,采购部老陈气喘吁吁跑进来:“王总,刚联系了五家有机农场,都说至少要签三年长约.”他递过来的合同上,钢笔水晕开的痕迹显示他刚才急得手抖。
王建业接过合同时,闻到老陈身上那股常年不散的烟味——这个为饭店奔波二十年的老伙计,指甲缝里还留着昨天去海鲜市场沾上的鱼鳞。
最激烈的反对来自财务室。
刘明把计算器按得啪啪响:“按这个成本,地锅鸡至少要涨价38%!”他稀疏的头发被空调吹得飘起,露出泛着油光的额头。
王建业注意到他手里那支钢笔还是十年前开业纪念时发的,笔帽上的镀金早已斑驳。
“先做试点。”
王建业最终拍板,手掌拍在实木会议桌上的声音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窗外的梧桐树突然哗啦作响,一片黄叶飘进来,正好落在他面前的财务报表上,盖住了那个刺眼的赤字。
第一周试运行简直灾难连连。
有机菠菜因为没及时冷藏蔫了大半,李师傅气得把菜筐踢得哐当响;新买的竹制餐具在消毒柜里烤变了形,服务员小刘收拾时划伤了手,血珠滴在米白色的环保餐巾纸上格外刺目。
最糟的是,当老顾客张教授看到菜单上新标注的“有机”字样和后面的价格时,眼镜后的眼睛瞬间睁大:“老王,你这是要赶我们这些老家伙啊”
转折发生在第三天的雨夜。
王建业巡视厨房时,发现李师傅偷偷用新买的有机萝卜雕了朵牡丹,在节能灯下晶莹剔透。
老厨师被发现时慌忙用围裙擦手,却掩饰不住眼中的得意:“这萝卜确实瓷实。”
他的老镜片上还沾着萝卜的汁液,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次日清晨,一个意外的访客推开了饭店大门。
穿墨绿色套装的林记者带着摄像机,自称要做“传统餐饮转型”专题。
当她尝到用有机食材做的改良版地锅鸡时,摄像机红灯亮起的那一刻,王建业看到她眼角微微湿润:“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她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制餐具的边缘,美甲上的碎钻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报道播出后,饭店突然涌来许多陌生面孔。
王建业注意到他们大多背着印有环保标语的帆布包,点菜时会特意询问食材来源。
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甚至带着便携水质检测笔,当看到检测结果时,她惊喜的欢呼引得其他顾客纷纷侧目。
但危机也随之而来。
某天中午,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故意打翻有机蔬菜沙拉,油腻的领带上沾满了芝麻酱:“什么破有机菜,还没普通菜心好吃!”他的劳力士手表在摔盘子时磕出一道划痕。
后来才知道,这是孙福派来的人。
价格问题始终是最大障碍。
王建业在收银台旁站了一整天,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太贵”。
退休教师马阿姨的话最扎心:“我们这些靠退休金吃饭的,以后只能闻闻你们家的香味了。”
她布满老年斑的手在菜单价格栏上反复摩挲,最后只点了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
转机出现在与青山农场许场长的深夜长谈。
那个戴着草帽的憨厚汉子掏出自酿的桑葚酒,两个中年男人就着月光在小院里对饮。
“我们可以搞会员制.”许场长沾着泥土的手指在石桌上画着圈,“预付年费打八折”酒瓶碰撞的声音惊起了槐树上的夜莺。
会员制推出当天,王建业亲自设计了绿叶形状的会员卡。
令他惊讶的是,第一个办理的竟是马阿姨。
“我孙子说,要支持环保事业。”
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笑容,递过来的环保袋里还装着当天的《老年健康报》。
厨房改造那天,全店停业。
工人们拆旧灶台时的敲打声震耳欲聋,李师傅却蹲在新安装的节能灶前像个好奇的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