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1566:摄政天下 > 第630章 大明,真好!【终章】

第630章 大明,真好!【终章】(1/2)

目录

第630章大明,真好!【终章】

砰砰砰。

三声炮响。

松江府上海县,上海市舶司码头上。

早早的就已经清空场地,静静地聚集着一批来自于江苏省三司、松江府、上海县,以及海务总督衙门、上海市舶司等衙门的官员。

随着当年上海市舶司的设立。

加之有长江河运的辅助,上海县乃至于整个松江府,都借着海外贸易迎来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经济增长。

数不尽的手工业工坊在松江府落地。

沿着长江,各府县也如必然注定的一般,迎来了一波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此时时辰尚早。

天色才刚刚放亮。

离着上海市舶司码头不远处的商业区。

这些年已经建设成了一个小型的集镇。

几名穿着曳撒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坐在离着码头最近的一处摊位上。

摊位主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妇人,穿着靛蓝色的缎衣裳,头发也用同样颜色的布段包裹着。

一名十一二岁的男孩正和小一些的妹妹,缩在摊位后面,兄妹两人用着同一张凳子,放着两本书籍。

翻动间隐约能分辨出是数学书和语文书。

还在显眼的位置表明了昌平学院出版几个字。

铁皮包裹着泥土做成的煤炉里,蜂窝煤烧的正红,做工有些粗糙的排烟筒竖起,尽力将煤烟拍向高空。

很快。

一碗用鸡汤熬制出来的肉丝米面,就被妇人端上了桌。

然后就是剩下点的几碗面。

最后才是一碟子炸的黄灿灿的肉馅米饺,以及几块糍粑。

几名年轻人中的一人,当即眉头一挑。

“店家是庐州府人”

那妇人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回客人的话,是庐州府来的。”

年轻人点了点头,默默低头吃下一只米饺,然后才开始吃肉丝米面。

倒是另一位虽然同样穿着曳撒,但腰上却配着刀的年轻人开口询问道:“店家是一个人来松江府做这早食买卖的还是与家里男人一同过来的”

“是与男人一起来的。”

妇人脸上有些汗水,用那块洗的发白抽丝的麻布擦着脸,露出有些泛黄的牙齿,可动作间看向两个孩子时,脸上满是喜悦和期待。

佩刀年轻人嗯了声,脸上也露出笑容:“想来你家男人是在码头上做长工的,两个孩子也是在码头学校读书”

妇人重重的点着头,手上动作一点不落下,收拾着摊位:“嗯呢!朝廷和官府的好心,我家男人也能在码头上签那甚长工契约,每个月都有足足一两银子呢!两个孩子在码头学校读书都不要钱!”

说着话,妇人竟然开始双手合十,朝着北边礼拜着。

佩刀年轻人不再言语,开始吃起早食。

而最先询问妇人籍贯的那位年轻人,则已经吸溜吸溜着吃完了一碗肉丝米面,而后动作轻柔细腻的擦拭手口。

“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建设带来的社会福利提高,这一科研题,最近几天就可以敲定做出总结了。”

“等这次回京后,便能将总结上奏给内阁国政研究室,呈于皇上及阁老们审阅。”

另一名没穿曳撒,而是穿着一件儒服的年轻人却是摇了摇头。

“总结提案还是再等等呈送上去为好。”

“我还有几处地方没弄明白,觉得还能再调研的透彻一些。”

佩刀年轻人则是一边吃着面,一边悄悄抬头看向两人,撇了撇嘴,小声道:“你们俩兄弟又开始了……有功夫,倒不如替我斧正一下海军建设方案提要。”

穿着曳撒的年轻人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看向佩刀年轻人:“海军日后的建设方向不是早就确定了要走向深海,走向远洋按着这个思路,造船厂早几年不是已经在打造铁甲船了”

佩刀年轻人没有开口。

倒是穿着儒服的年轻人抬头白了一眼:“铁甲船是路子,但海军内部这几年有不同的声音,对于是远洋航行还是长臂管辖有些分歧。若只是远航的话,当下的铁甲船就已经足够了。但若是要长臂管辖,就得要再研发新的辅佐战船,用于装载弹药、人员、物资。最后还要在这个命题上,讨论是否要组建外海卫所的问题。”

说完后,儒服年轻人又不忘冲着兄长白了一眼。

此间最是年长的曳撒年轻人当即瞪了弟弟一眼。

不等他开口训话。

远处码头上已经传来了招呼声。

“无忧!”

“无患!”

“还有勋哥儿!”

声音传来的同时。

三个年轻人就看到一位披甲戴胄,腰佩宝刀的中年男子,龙行虎步的走了过来。

三人赶忙起身。

以严无忧为首,躬身作揖。

“二叔。”

“爹……”

“姑父叔。”

如今已经年近四旬的严鹄,脸上早就蓄满胡须,虎目威严,看向三个年轻人,面上却是难得有了几分笑意。

“还吃”

“这一路没吃够”

“陛下的龙船就要到了。”

穿着儒服的严无患看着老爹当面,小心翼翼的缩到兄长身后。

严无忧则是面色从容:“侄儿和无患、勋哥儿在说这一次调研的事情。”

严鹄立马脸色一变,打了个哈哈:“好……好事……没有不学无术……快走,莫要接驾晚了。”

长辈跟前,三人也没了先前的轻松。

严无忧朝着桌子上丢下一块碎银子,在妇人的道谢声中,三兄弟跟着严鹄走进码头。

早就看出三个年轻人乃是出自高门大户的妇人,收了银子,又将桌上碗筷收拾干净,这才走到儿女面前:“好生学哦,学好了,以后也能和他们一样出将入相,为国效力。”

等严鹄领着严无忧三人到了码头前,站在已经被清空的栈桥前。

码头外远处的海面上,已经有一艘巨大的挂满大明龙旗的大船降下船帆桅杆,在码头上一艘艘小船的簇拥下缓缓驶入码头。

更远处的海面上,则是有数十艘铁甲战船缓缓的游曳着,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外海。

在一阵礼炮声中。

如同大山一般压向码头的龙船,伴随着一连串靠岸的闷响声,在船体和码头间卷起一层层水雾,终于是停靠在了栈桥上。

以江苏巡抚、总督及三司主官为首,加上松江府地方衙门及各司衙门官员,乌泱泱一群人候立在龙船下。

许久后。

在锦衣卫和东厂开道下。

码头上也已经是立满了龙旗、日月旗、星辰旗等。

穿戴翼善冠盘领窄袖袍的朱翊钧,如今也已经面上蓄须,姿态从容的自龙船上,在冯保等太监以及张居正等内阁大臣的陪同下,踏足上海市舶司码头。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

码头上山呼海啸。

这已经不是皇帝第一次乘船南下,踏足拆分之后的江南省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意义最重的一次。

无人敢于怠慢。

而如今也早已亲政的朱翊钧,则早已熟练驾驭眼前的场面。

只见这位大明皇帝领着京中内外大臣,从容不迫的游走在江南地方官员之中。

最后。

估摸着小半个时辰。

才让江南巡抚、总督和三司主官做完了一个简短的政务汇报,而皇帝也亲自过问了上海市舶司近年来的贸易数据。

忙完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