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乌巢禅师(2/2)
天蓬大元帅所说,与姜临对自己的推测没有区别。
现在的重点,不是去太阳星,因为如果要去,也得等到姜临彻底的晋升太乙金仙,甚至于站在大神通者的关口时再去。
至于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补足自身内阳,从而与悟道太阴的外阴互相印证,彻底的掌握颠倒阴阳的完整真意,也奠定自己的大神通者之路。
“太阳……”
哪吒自然不是傻子,在天蓬大元帅的提点,以及姜临不久前说的话,几乎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难怪你说要宰了金乌。”
“是了,论起太阳伟力,还真没有谁比得过金乌。”
金乌的根源,本就是在太阳星内,最初的两尊金乌,也是从太阳之中诞生,属于先天生灵。
但目前三界仅剩的这只金乌,却是后天金乌,不过虽是后天,但跟脚完满,没有杂血。
而且,对于姜临来说,后天纯血金乌反而更好。
因为姜临也是后天人族,而非是先天生灵,若是借助先天金乌去补足自身之道,反而会适得其反,被那先天地而生的阳气给摧毁自身的阴阳平衡。
而若是后天金乌,就没有这份顾虑了。
后天纯血金乌,体内有先天一点至阳气,但却是诞生于三界之中。
作为姜临补足自身太阳之道的资粮,完美的不要再完美。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怎么把金乌给宰了?”
哪吒有些苦恼的拍了拍脑门,道:“那金乌现在可不好对付,单单是一个化身,便是我全盛时期,对付起来也棘手的很,想要击败都无比困难,更不要说其本体所在了。”
“而且……”
他看向了姜临,问道:“你要如何利用金乌来补足自身之道?”
补足自身之道,说起来容易,但如何去做呢?
具体如何行事,反正哪吒是两眼一抹黑。
“很简单。”
姜临抬起了手,手上浮现出一抹气机,这一抹气机稀薄到了极点,仿佛下一刻就会自行消散。
但就是这样的一抹气机,却让哪吒瞪大了眼睛,甚至不自觉的浮现出几分羡慕。
毕竟,这可是属于颠倒阴阳这门大神通的气机。
一个大纪元之内,仅有一人,也唯有此一人能够修行的道门大神通!
“是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你如今的状态是参悟颠倒阴阳造成的,那么也得用颠倒阴阳去解决。”
哪吒喃喃自语的点点头。
世界上很多事情,说出来都是这般的简单。
只需给姜临一个机会,一个斩杀金乌的机会,而后就简单了。
颠倒阴阳之下,只需要做一个简简单单的颠倒而已。
金乌因果,随着金乌的逝去一道消亡,而金乌纯阳之气,却能够颠倒给姜临,以此补足自身。
可是,现在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姜临如何去斩杀金乌?
而且,最好还是亲自去击败,而后斩杀。
现在的金乌,单单是一个化身就能和哪吒捉对,甚至超出哪吒。
姜临再怎么妖孽,可境界限制摆在这里,更不要说还得对上金乌本体。
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姜临没有说话,只是看向了天蓬大元帅。
之前和大元帅的一番问答,姜临对现在的局势已经捋的很清楚了,只是在刚刚青狮白象出现之后,在这个清晰的局势里,多了一个变数。
不,不是变数,而是从一开始就隐藏在表层局势之下的某些存在,随着战争的深入,渐渐的浮出了水面。
“放心吧,会有机会的。”
天蓬大元帅微微一笑,目光越过了哪吒,朝着某个方向看去,嘴角勾起一抹绝对算不上友好的笑容。
“这一场战争,主角之一是我天庭,但另一方,不是妖族,从一开始就不是。”
“金乌也好,妖族也罢,都只是开胃菜,是问路石。”
“要知道,三界,也不止有一尊金乌啊……”
姜临闻言,暗道一声果然。
而哪吒也眯了眯眼睛,对当前局势的认知,他比姜临还更清楚一些。
天蓬看的方向,是……
西方?
…………
西牛贺洲,灵山大雷音寺。
如来世尊罕见的没有高坐雷音云台,而是漫步在灵山之中。
这位如今三界最顶尖的大神通者之一,佛门魁首,此刻却好似一个寻常的老僧一般,缓缓的踱步行走。
路上见到的所有僧人,无论是沙弥,比丘,亦或者罗汉尊者,乃至菩萨佛陀,都对如来世尊视而不见。
如来世尊笑眯眯的走过是僧众们的身边,而僧众们却只感觉到有一缕清风吹拂。
他缓缓的行走在灵山上,看似漫无目的,但最后却在灵山半山腰处的一颗大树旁停下了脚步。
这棵树很大,非常大,大到明明是在半山腰,但其顶端却与灵山之巅比肩,仅仅比在灵山之巅的大雷音寺要矮一些。
如来世尊抬头看着大树,在那繁茂的枝叶之上,有着一个硕大的鸟巢。
这鸟巢由无数纠缠在一块的漆黑藤蔓编织而成,充斥着上古蛮荒的气机。
在这佛光遍地的灵山之上很是突兀。
但过往僧众显然早就习惯了这大树,这蛮荒乌巢的存在,早已司空见惯。
因为这棵树以及那乌巢,在灵山出现的很早,非常早,早到和大雷音寺一样的古老。
如来世尊走到了大树之下,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木头亭子。
亭子里,只有一个蒲团,蒲团上端坐着一位黑衣僧人。
僧人手持一卷经,正在细细的研看,到了精妙处,也会呢喃出声。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南无。”
如来世尊很没有礼貌的打断了黑衣老僧的诵经,走上前去,见没有蒲团,也不在意,席地而坐,抬头看向那老僧。
“大僧有礼。”
竟是如来世尊先行双手合十见礼,且看现在的位置高下,如来世尊竟在这黑衣老僧之下。
“我佛如来,你管四大部洲,一应僧众,怎有空闲来我处?”
黑衣老僧收起经卷,双手合十还礼,而后淡然开口询问。
“管那许多,劳心劳力,小僧微弱之躯,实不堪用。”
如来世尊竟口称小僧,道:“今次贸然拜谒,乃请大僧出山,助小僧一臂之力。”
“南无。”
黑衣老僧微微摇头,道:“老衲不过灵山一戒子,有何能为,堪为世尊臂助?”
“大僧此言差矣。”
如来世尊道:“如今,至尊不知去向,以至三界生乱,多事之秋,小僧虽微弱,但也有拨乱反正之心,奈何独身一人,是在难以继事,故而恳请大僧出山。”
说罢,竟双手合十,拜佛三匝。
黑衣老僧沉默半晌,方道:“十万大山,战至如何?”
如来世尊道:“金乌复苏,小僧已遣了大势至去拜谒。”
黑衣老僧闻言,终于睁开了眼睛,再次问道:“鲲鹏何在?”
“妖师不知去向,想来在与紫微对峙。”
黑衣老僧微微摇头,道:“鲲鹏,狼子野心之辈,背主忘尊之徒,不可信也。”
说罢,站起身来,将手中经卷递给了如来世尊。
如来世尊双手接过,微笑点头。
“小僧,恭迎乌巢大僧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