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难办?那就别办了!(1/2)
“麻蛋,唐军太不讲武德了!
“亏他们的第一个年号是‘武德’,越缺什么越强调什么是吧!
“谁家好人趁我们脱裤子屙屎的时候泼我们脏水啊!”
薛万彻的咒骂声,响彻了汾河两岸。
大明舰队顺着汾河水,朝着远离晋阳城的方向,灰溜溜地向南撤退。
刚才那一仗,着实让明军吃了一记闷亏。
大明舰队先是被铁索拦住去路,阵型又被纵火船打乱,在被迫登陆上岸的时候,又在陆上挨了李世绩的伏击。
一套丝滑连招行云流水,明军被打得既顾不了头、也顾不了腚。
尤其是登陆时遭遇伏击,更是直奔命门,明军猝不及防,来不及布置阵型,被李世绩率军揍得大败亏输。
最后,还是明军将士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装备,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仓皇登船,走水路向南撤出了战场,这才避免了被一波团灭的命运。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们对我军的战法知根知底。我军也不能一招鲜吃遍天啊。”
契苾何力叹息一声。
满嘴顺口溜,你这是要考举人么……李明没有心情吐槽。
刚才那仗,着实把他打疼了。
大明的精锐步兵在岸上被暗算,坚船利炮又在水里被垃圾船蹭。
损失虽然还不至于大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也足够让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心疼好一阵子的了。
“明明都能望见晋阳府了……”薛万彻不甘心地捶着船栏。
望见敌方核心区域的标志性建筑,是不是某种fg啊?
比如1941年在莫斯科郊外的德军……
李明郁闷地看着汾河水,无精打采地喃喃自语:
“对方是对我军的作战流程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好好薅了一把我军的羊毛啊。”
诚然,明军这段时间的战法太公式化了——能坐船就坐船,不能坐船就下船走路。
结果被唐军针对性地布置了战术,抓住上下船的tig打了一波团。
归根结底,还是明军出现了战略失误,战法一成不变被抓住了破绽。
所幸明军的物质实力够强,打起仗来容错率更高,就算中了一波大招,也并没有遭到不可承受的损失。
全军得以全身而退,南下暂避唐军锋芒。
国力强横,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陛下,接下来当如何应对?”
一声沉闷的问话,打断了李明的思路。
他收回了思绪,就看见契苾何力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
诚然,李明并没有时间郁闷。
作为这支军队的大统帅,大明的掌舵人,他还有更迫在眉睫的问题要处理——
下一步,该怎么走?
薛万彻撇撇嘴:
“怎么办?难道吃饭噎住了就不吃饭了?继续打啊!”
李明靠在船栏上,看着座下的哼哈二将,手指轻轻地点着栏杆。
实话实说,二位将军虽然也是当世的名将,但是和武庙十哲之一的李世绩比起来,那还是欠一些火候的。
别看李世绩一直扮演着菜鸟的角色,但那是和老李家的那两位碳基生物顶点对比出来的。
他打一打薛万彻和契苾何力,那还是相当轻松加愉快的。
双方在指挥、谋略上的差距,在刚才那一战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明在物质、人力方面的优势,虽然能够部分填补双方在主将能力上的差距。
但是若要完全抹平差距,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不是卧龙凤雏太菜,而是李世绩太强,这就是武庙十哲的含金量。
更何况,在李世绩背后,在晋阳城中,还有一位集战略与战术于一体的人类巅峰。
晋阳城……南北两路对进……
“对了,朔州方向的进展如何了?”李明一拍脑门道:
“我们在并州方向前进受挫,得赶快把这消息通报他们才是,让他们别着急南下,让战线过于突前了。”
一看领导拍脑门,薛万彻也跟着拍了拍脑门:
“陛下不说我都忘了……刚收到朔州方向的密信,还没来得及转交给您。”
李明嘴角抽搐:
“这么重要的事情,你现在才告诉我?”
“刚才一直在打仗嘛,后来我忘了。要不是陛下提醒,这种小事谁记得住?”薛万彻振振有词。
“……”
李明忍住一脚把老薛踹下河的冲动——关键是踹不动他——嘟着嘴向他伸出手:
“信拿过来。李靖说什么了?”
“我不知道,我没看过。”薛万彻煞有介事地压低声音:
“这是密信。”
“……”李明彻底放弃吐槽这厮了,拆开封信的蜡,快速浏览了一遍。
读着读着,他的眉毛一挑:
“哦?”
哼哈二将立刻凑上来:
“好消息?”
李明摇摇头:“不是。”
“那,是坏消息?”
“嘶……好像也不像。”
领导的暧昧态度,让两人摸不着头脑。
李靖李卫公到底寄了什么东西过来,朔州方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靖在信里说。”
李明缓缓道:
“我军南下遭到阿史那社尔、程知节的决死阻拦,脚步受阻,只能继续困守朔州。”
“切,这不是和我们一样嘛,看来李卫公也不过如此。”薛万彻感到既爽又不爽。
既怕兄弟被虐泉,又怕兄弟carry全场。
相比之下,契苾何力的思路就正常许多了。
“李卫公进攻受挫?这可难办了……”
明军在两路都不敌唐军,这明明是天大的坏消息啊。
陛下为什么会觉得此事“不像坏消息”呢?
总不会因为唐军拦住了李靖南下的步伐,间接地统合了南北两路的步调,所以觉得这结果“还可以”吧?
“难办?难办就别办了。”李明轻轻呼出一口浊气。
别办?
什么意思,难道不打山西了?
哼哈二将发现,自己的脑洞再大,在李明陛下的巨大脑洞面前,都像俩实心铁疙瘩。
“陛下,这是何意呐?”
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明将密信展开给二人看:
“这是李靖的意思。你们觉得如何?”
两人瞪大了眼睛,一字一句地仔细研究。
“放弃南下,牵制唐军,消耗敌人,这……”
“这大概真的可行?唐军如果往朔州方向继续填人,那晋阳必然越来越空虚。如果不往里填人,那朔州失守,他们就会面临南北两面的压力。”
卧龙凤雏对李靖的战略转变姑且表示了认可。
“只是……”薛万彻眉头皱起:
“如此一来,进攻晋阳的担子,就全挑在我们这一路军的肩膀上了。
契苾何力的站位则更高:
“南北对进的战略是战前规划、陛下钦定的。现在李卫公如此自说自话地改变战略,是否妥当?”
领导甩锅给下属的要多不少,可下属甩锅给领导的也就只此一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