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 第622章 汉中可没有想象之中安定!

第622章 汉中可没有想象之中安定!(1/1)

目录

话已至此,高要已然下定决心,不再有丝毫迟疑,他果断地向张良下达了明确的指令。事实证明,张良的猜测完全正确,他对高要心思的揣摩相当精准。毕竟,如果张良没有这般洞察力,又怎能被尊称为“谋圣”呢?在历史上,能够获此殊荣的人寥寥无几,仅有姜子牙、鬼谷子、张良和范蠡四人而已。

在这方面,张良的猜测确实八九不离十。他依据高要的性格特点以及其行事风格,推断出高要让他与英布屯兵于巴蜀,绝非仅仅是为了防御汉中的王贲借机出兵那么简单。结合战场的实际动态,张良才得出了相应的猜测,并与英布一同分享。

然而,自始至终,真正知晓这场战役核心目的的人,其实只有高要和萧何二人。在战争中,局势瞬息万变,需要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策略。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快人一步的通信能力。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演戏演全套,避免消息的泄露,

没办法啊,就算是不告诉普通士卒,只让将领知晓,那么这些将领也肯定会按照高要的命令提前进行部署和安排。然而,只要这么做了,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那些必须隐藏的信息绝对不能泄露,毕竟一旦王贲察觉到了真正的进攻意图,他就极有可能不会上当。

汉中已经被王贲掌控许久,现在也该是时候将其夺回了。王贲和王离都以为所有事情都在按照他们的计划顺利推进,可实际上,汉中早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了。高要的东西哪有那么容易接受呢?他玩的这一招,就如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般,表面上对王贲言听计从,暗地里却处处设防。

只可惜,他们的这些防备在高要面前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又怎能真正防得住高要呢?

想要从高要那里获得好处,然而事实上整个商会都被高要牢牢掌控着。汉中各县,早已布满了高要的众多手下,这些人轻而易举地就能获取到整个汉中各城的详细守卫情况。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协助高要去策反汉中各县的人们。

王贲和王离选择坚守大秦最后的皇室,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精忠报国的行为,但实际上,这些皇室成员却成为了最大的败笔。当然,不仅仅是这些皇室成员,还有一些将领也同样如此。一开始,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和最后的尊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大秦王朝已经彻底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王贲和王离父子看似在努力维持大秦,甚至妄图重整山河,但事实却是,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即便再多出一个将吕,结果恐怕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秦始皇驾崩后,扶苏登上了皇位,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稳定的局面,但实际上,这一举动却为日后的祸乱埋下了伏笔。而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分封诸王的想法。

当这个计划刚开始实施时,朝廷内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将近两成的臣子毫不犹豫地选择直接辞官回乡,他们对这种做法表示极度的不满和失望。这些臣子们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效力,如今却因为分封诸王的决策而失去了官职,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巨大打击。

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分封诸王的举动,自身原本的官职也随之消失。毕竟,天下被一口气分出了三分之二,哪里还有那么多官职可供分配呢?这种情况让许多人感到无奈和愤怒,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被忽视了。

对于那些朝廷中的老臣来说,这更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曾经跟随秦始皇一同打下这片江山,如今秦始皇已逝,扶苏却如此轻易地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又送了出去。这在他们眼中,简直就是对先帝的不敬和对他们多年辛劳的辜负。

面对这样的局面,这些老臣们自然不会再继续侍奉扶苏。他们对扶苏的失望和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纷纷选择离开朝廷,以示抗议。

然而扶苏在明知关外方向有叛军作乱的情况下,竟然听信了神秘易小川所言,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家门口的叛军,转而选择去攻打那远在天边、劳民伤财的南境。要知道,当时朝廷之中几乎有接近一半的朝臣都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简直就是荒谬至极!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顿时人心惶惶,原本还算团结的官员们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不少德高望重的老臣更是直接以生病为由,拒绝上朝,甚至连朝堂都不愿再踏进一步。而这一系列的变故,无疑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政权更加风雨飘摇。

更糟糕的是,在这之后,联军如狼似虎地攻入了咸阳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扶苏临危授命于王贲,皇室成员以及部分只能在王贲的带领下仓皇出逃。最终能够成功逃脱的臣子却寥寥无几,

好不容易逃到了汉中,本以为可以稍稍松一口气,却不想又遭到了高要的要挟。在恐惧的笼罩下,一些原本就心存疑虑的臣子们再也无法忍受,纷纷选择逃离。如此一来,最后王贲身边能够被他所用之人变得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尽管在王贲的精心谋划之下,将吕最终还是成功夺回了咸阳,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因为各方势力都对这片已经残破不堪的土地兴趣缺缺,才给了王贲可乘之机罢了。但即便如此咸阳的影响力也已经大不如前,更没有所谓的忠于大秦的臣子来投奔,

而高要派遣通商哪里有这么好,看似是在给王贲好处,实际上一直在透露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南境很富足,而且待遇优厚,明面上汉中依旧汉中,实际上如今的汉中早就已经被高要侵蚀的千疮百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