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涛起微澜 > 第340章 枪代炮

第340章 枪代炮(1/2)

目录

除此之外,就是利用观察死角多的弱点了:直到后来微电子技术高度发达,车身上下密布高清摄像头之前,哪怕是最先进的三代主战坦克,视野范围也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优秀的火控系统能看清数公里外篮球大小的东西却看不到摆在在车前的IEd。

这也是单兵在反坦克作战中最大的胜算,更是坦克在进攻时决不能脱离己方步兵掩护的原则来源。

当下,他回忆着在训练中关于这些老式型号观察窗视角的教学,再结合面前它们各自的站位,在一个确定都不会看到自己的机会时迅速从车底爬出来然后一路狂奔而去。

冲过50米的间隔,这次为了节省体力没有一步起跳,而是先踩履带做踏板然后踩车体,两步从侧面登上这辆t-55AV,还是手榴弹招呼,不过这次没有铝热剂了,改用了进攻型;两枚从两个舱门里一齐丢下去,虽然不会产生巨大高温造成殉爆,但“砰砰”两声闷响后也足以将里面的人都杀死,一阵轻烟散去,炮塔里就彻底安静了。

项骜没有离开,戴上防毒面具钻进了车内,不过这当然不是为了开动坦克,因为车内设备已毁,失去了操作价值。

而还要来的目的,是从里面搞点弹药,比如里面还能使用的ZbK-5型100毫米破甲弹。

除了这个,还有一件装甲兵常用的工具,也就是炮刷。

每次实弹射击后,装甲兵都需要对所驾坦克的炮管内部进行一次彻底清理,以防止有腐蚀性的发射药残留破坏内壁影响精度,而此物便是干这个用的,届时车组全体成员会一起上,将其捅进炮管里反复进行活塞运动直到擦拭干净。

这也就注定它的长度不会短,通常和所匹配坦克的主炮相当。

项骜用固定塑性炸弹的胶带将整枚破甲弹缠在了一起炮刷的头部,将其做成了一个类似二战时期日军“刺雷”的简易单兵反坦克武器。

后者是在专门设计过的锥形药罩里装填3公斤的高能炸药,头部固定有三根钉状物用于保证爆炸处于最佳高度好能发挥最大破甲深度,同时因为日本战略资源匮乏而只能用竹子做长柄,并在尾部安装拉环,使用前先拉动拉环打开引信,然后由士兵端着这个冲上去怼在坦克身上,最终贯穿中空手柄的导线在引信作用下引爆锥形战斗部完成毁伤。

因此此物再怎么简陋也是一种制式武器,这边眼下没有这些条件获得一套完整的引爆装置,只能用更冒险更激进的方法。

这当然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经过前面两个同类惨死的教训,让后两辆t-55AV都学老实了,不仅关上了头顶的座舱盖,还将插销死死的拧住,没有绿巨人的力气反正是别想从外面强行拔开;而对于他们来说,被热死也总好过被烧死或者被炸死。

只见他离开坦克后也是端着带有破甲弹的炮刷,绕了一个大圈子,一直绕到了两辆坦克中的一辆斜后方后再全速冲刺,在即将抵达时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往前一戳。

炮刷头部太重导致的下垂正好配合了这个动作,让那枚破甲弹的弹头部分斜着抵在了装甲上,随后仍用右手举着杆子保持炮弹不会滚落,左手则撤出去来拔腰上的手枪,那也是目前身上唯一的一支枪了。

下一秒,子弹精准的射出,打在了弹壳后面的底火上。

强烈的高速撞击代替了撞针,引爆了发射药,没有炮管的束缚火药燃气朝着四周猛烈扩散,同时也将弹头向前挤压形变并到达了释放临界点,让其紧随其后也炸开并化作一道金属射流轻松击穿了t-55AV薄弱的侧后装甲杀进了车内。

长杆的作用在此刻显露无余,如果没有它就得贴上去直接用手扶,那样的话等到了这一步,项骜一定会在坦克被摧毁前先被发射药崩飞,不死也不会差太多,而有了这几米的间隔,这便不是问题了。

而这辆坦克的成员们直到被炸上天也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但这不能怪他们放松警惕,不仅没有反而眼睛瞪的和铃铛一样,但奈何感知能力实在是太差,没有步兵充当眼睛的情况下,对一个腿迅脚快的人在前后左右跑来跑去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伴随着巨响,最后一辆坦克终于坐不住了,他们找不到项骜干脆放起了打击,一脚油门把速度加起来,想着我50公里每小时的越野速度,你总不能徒步楞追上来吧?

这个策略从逃生的角度讲没问题,可几个人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车内的气温这会儿已经因为关闭舱盖和发动机的全功率运行飙升至55+摄氏度了,大大超过了生理承受的极限,于是驾驶员最先歇菜,一头栽在操纵杆上不动弹了,炮塔里那仨稍微好一点,实在忍耐不了之下也管不了那么许多,直接打开舱盖钻出来准备跑回去。

这边一看心说终于等到了,一路飞奔跑回了之前扔枪的位置,端起pG-2也不用趴,就这么站姿打大口径,三枪下去,三人应声倒下,每一个都是背部中弹,当弹丸从前胸射出时,都是一半以上的胸骨变成骨头渣子跟着一起飞出去的。

将G-36也拿好,来到唯一一辆完好的t-55AV跟前,先进去把只剩一口气的驾驶员拽出来一枪崩了,然后自己坐上了那个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