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商圣少伯(2/2)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曾到过齐国和陶地,最终他改名为陶朱公,并在陶地去世。
对于这一段历史,许多人或许会疑惑,为什么在范蠡的记载中,从未提到西施的名字,那么西施到底去了哪里呢?!是死是活!?
关于西施的下落,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她返回越国后,被越王勾践处死了!
西施虽然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美丽女人,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身份,使得吴国动荡不安,最终亡国。
勾践是个有心人。他担心自己抵御不住西施的美慧,沉迷在她的石榴裙下,使越国步吴国的后尘,一咬牙,一狠心,认为不如将她杀掉以绝后患。
而《墨子》一书中记载,说西施是投水自尽死去的。她在吴国灭亡后自杀而死。值得一提的是,后世更倾向于相信这种说法,因为墨子与西施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是同龄者。
反正不管西子是如何死的!或是还活着!于人们而言,总是对美好的事物,怀有美好的愿景,因此便衍生出另一种说法,西施和范蠡一起离开了!
说是昔日范蠡决定离越而去时,他带走了西施。毕竟西施为其诞有一子。然而,由于西施在吴国的过往,范蠡对西施的保护,极是周到,以至于人们皆以为西施已经在吴国灭亡时便去世了。
范蠡是那个世界上,一个奇人异士。在助越灭吴后,他洞察越王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乐”的狭隘性格,毅然辞官隐退。
留下了一句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警示好友文种(后文种被勾践赐死)。他化名鸱夷子皮,泛舟五湖,成为急流勇退的典范。带上西施一同,自有其法可施为。
后来,范蠡隐居陶地,化名陶朱公,在齐国和陶地经商,他凭借预测市场的本事(如“农末俱利”理论)和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商道,三次积累巨额财富,又三次散尽家财,救济贫民。被世人尊为“商圣”和“文财神”。其着作《养鱼经》和《计然篇》更是奠定了早期商业理论基础。
传说,范蠡晚年,定居于陶山(今山东定陶)带领当地百姓发展养殖、种植和商业贸易,使当地成为诸侯国商品集散地。
许多村落如“湖屯”“范庄”等,均与他的经商活动息息相关,至今留有遗迹在。他还提出了“富好行其德”的商人理念,影响后世正直商人之精神。
范蠡之故事,融合政治谋略、军事智慧、商业才华与道德境界,其“进能安邦定国,退能富甲天下”的双面人生,是多数尘世男人所向往的生活境遇。
范蠡在陶县定居的时候,膝下又有了一个小儿子。待至小儿子长大,范蠡的二儿子,因事杀了人,被楚国差役抓捕,关押了起来。
范蠡说:“杀人者偿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俗话又说,富贵人家的儿子,不能让他死在刑场上。”
于是他准备打发他的小儿子去楚国看看,为他二哥寻找一条生路来。
他让小儿子带着黄金千缀,装进一条麻袋里,放在一辆老牛车上拉着。当小儿子即将出发上路之时,范蠡的大儿子,却坚决请求让他同去。
范蠡不听不准,他大儿子便说:“身为长子,应该是家中一切事务的总管,现在我的弟弟犯了罪,您不让我前去搭救,却让小弟前去搭救,这说明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吗!?”于是范家老大就要自杀,表决心。
他的母亲西施这时也帮着说道:“夫君,即使派老三去,也未必能救活老二的命来,现反而先让老大白白地死了!这是何苦来着呢?!”
范蠡虽有打算,但面对老大的要求,面对夫人的诉说,他也是无法。只好派老大去楚国救人了!
临行前,他写了一封书信,让老大带着,交给自己的一位好友庄先生。并一再嘱咐老大道:“你一到楚国,就把千金给庄先生送去,听凭他随意处置,不要和他发生任何争执。”
大儿子听了他的嘱咐,自己却又另外带上了几百两金子,说是作为盘缠用度,便是出发了。
到了楚国,范大找到了庄先生家。可庄先生,住在一个靠近城墙的地方,房舍四周都长满了荒草,家境看上去非常贫困。
范大还是按照他父亲的嘱咐,给庄先生呈上了书信,并送交了千金。
庄先生说道:“你可以赶紧回去了,千万不要在这里停留!一旦你的弟弟被放出来了,你们也不要问他是怎么出来的。”
范大离开了庄先生家后,并没有走,他在楚都留住下来,用他手中所带的那另外的几百两金子,去贿赂楚国的当权者。想早点救出范二。
他却不知道,这位庄先生,虽然身居陋巷寒舍,但是他廉洁正直的名声,却无人不知,所以上自楚王,下自全国的人,都把他当成师长来尊敬。
当范蠡让儿子给他送来黄金千两,他也并不是真想接受,想等到事情办完以后,再退还范蠡以表自己的信义。
所以当他一见到黄金时,就嘱咐他的妻子说道:“这些金子是陶朱公的。没有想到他突然给我送了来,我们日后是要退给他们的,你们可千万不要动。”
可是范大儿明白庄先生的想法,以为他对于自己弟弟的死活没有什么好办法。却是收了千两黄金。
而庄先生找了一个机会,去见了楚王,说道:“有一异星,正处在翼宿和轸宿间侧之位,这种星象对于楚国不利。”
楚王一向信任庄先生,就问:“那怎么办才好呢?!”
庄先生回道:“只有施恩于人,才能免除了灾害。”
楚王即说:“先生且去休息吧!本王马上就按您所说的办。”
于是楚王立即派人,把钱库封了起来。这时接受了范大财物的那些楚国权贵们,赶紧告诉了范大这一消息,且说道:“大王马上就要宣布大赦了!”
范大不解,问道:“有什么可证明呢?!”
那权贵说道:“你不知道,每回大王宣布大赦之前,总要把钱库封起来。昨晚大王又派人封了钱库,可见即将大赦。”
范大以为楚王既然要宣布大赦,他的二弟当然就会被释放了,因此再把千金的重礼白白地送给庄先生,就没有什么必要。
于是他借口辞行,又到了庄先生家里去。庄先生一见他到来,惊讶地问道:“你怎么没有走?”
大儿子回道:“本来我就没有走。当初我是为了救二弟而来的,现在我弟弟马上就会被大赦,放出来了!因此我特来向先生辞行。”
庄先生闻言,明白他的用意,这是想把金子要回去,于是说道:“你自己到屋里去拿走你的那些金子吧!”
范大是个没有远见的。便是立刻进入里屋内,拿走了金子,且没好气地便走了!他自还觉得挺美。却不知即将大祸临头。
庄先生很是羞愧,自己被一个年轻人给耍了,这是出尔反尔,不讲信用呀!
于是他又进了宫去,对楚王说道:“我前些天说,异星处于翼宿和轸宿间侧之位的事,大王也准备用修德的办法,报答上天了!可是今天我出门,却听见道上的人,都在说是陶县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了我楚国人被关在牢中。他们家里想用钱贿赂大王的亲信,所以大王的大赦,不是为了体怜楚国之人,而只是为了要赦免那朱公的儿子。”
楚王闻听大怒道:“我之道德水准,尽管不高,难道竟可以只为了一个什么朱公的儿子,便宣告大赦么!”
于是楚王亲自下令,先把朱公的儿子处决了,第二日后才宣布大赦令。这结果,自然是范大拉着他弟弟范二的尸体回家了!
归家之后,其母西施与邻里皆甚哀伤,唯范蠡沉凝道:“吾早知长兄此去,必断其弟之性命!
唉!彼非不爱其弟,实乃不舍弃些许钱财耳。彼自幼随吾操劳,历经苦难,深知生计之艰,故而不舍钱财。
至于其三弟,彼自降生后,所睹者皆乃吾等之富贵,乘高车,驱大马,行围打猎,无一不是富贵之享。彼岂知钱之由来?!故而肆意挥霍,不知吝惜。
当初吾之所以遣彼去,正因其舍得花钱,不致因财而误事。
而长兄不能如彼,遂终断其弟之性命!唉!此亦为天理定数,吾等不必再哀伤矣!好好安葬老二之尸矣!”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
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
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
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营曲·范蠡》元·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