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2/2)
“不封刀”的这三天里,阉奴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血腥的屠杀和掠夺。他们可以尽情地劫掠,而劫掠到的财宝,最终需要上缴一半给林北政权,这就相当于这三天的租金。阉奴们所获得的另一半财宝,也并非完全属于他们自己,而是需要用于市场交易,最终还是会流入林北政权的腰包。
所以,阉奴们能否在这三天里赚到足够的钱财,从而改变自己碌碌无为的阉奴生活,完全取决于他们在“不封刀”期间的努力程度。
当然,如果遇到敌人的援军抵达,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即使如此,林北也只能带领大军进入临渝城中,占领城墙以及城墙后边多余的区域用于安营扎寨,而城内的其他地方,仍然会处于“不封刀”的状态。
缴纳一半掠夺来的财宝,这其实与AA制并无太大区别。而剩下的那一半,阉奴则有多种用途。他们可以选择用这些钱为自己赎身,摆脱奴隶的身份;或者将其交给已经赎身的亲人,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要想在捕奴司中谋得一官半职,或者捕奴司在学堂中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管家,仅仅赎身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宝,继续在捕奴司中投入金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捕奴司所建立的学堂中接受教育,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
这种行为就如同古代文人学习文化后,将自己的才华卖给达官贵人一样,是另一种形式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林北政权在这个过程中可谓是稳赚不赔,因为这些都需要消耗阉奴手中剩余的钱财。而且,即使阉奴学成之后,他们也不过是从最低等的下人晋升为高一级的下人罢了,本质上仍然是下人,依然要为林北政权服务。
这其实已经算是对那些阉奴们有个交代了,毕竟他们的生活条件相比诸侯手中的俘虏来说,确实要好上不少呢。要知道,那些可怜的俘虏们,要么被当作奴隶一样使唤,受尽各种折磨;要么就会被直接杀掉,连性命都难以保住。相比之下,这些阉奴们没有直接面临死亡的威胁,就应该偷笑了。
人的脊梁骨啊,就是这样一根一根地被打断的。
当这些阉奴们经历过捕奴司的张让进行的手术后,他们也只能无奈地认清现实了。然而,不管是谁,只要还是个人,都会本能地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一些,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贪欲和潜意识在起作用啊。
而林北政权呢,它不仅给了这些阉奴们一个上升的渠道,让他们看到了改善生活的希望,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甜头,这就好比是先给了一棒子,然后又给了一个萝卜,让人既感到压力,又有一些动力。
在古代,社会阶层分明,居住环境也与个人的权势和财富紧密相关。一般来说,那些无权无势的人往往只能居住在荒野乡村,过着相对艰苦的生活。而能够在城池之内安身立命的人,则必定是家境富裕,并且具有一定的家世背景。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类似之处。就像只有穷人才会居住在穷乡僻壤之地,那里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而有钱人则更倾向于在大城市内定居,或者在市中心拥有自己的家业。更富裕一些的人甚至会在城池外拥有豪华的宅邸,享受更为舒适和奢华的生活。
这种居住环境的差异,不仅仅反映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差距,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古代,坞堡就是一种典型豪华宅邸的代表,它通常是由有权有势的家族所建造,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展示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