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麻田规划(1/2)
从十一月二十五日开始,熊部落所在的区域,每天都会响起洪亮的钟鼓声,甚至连冶炼坊所在的居住区,也清晰可闻。
“钟鼓声是为了让族人们知晓时间,每天早上三时敲响铜钟,敲六下,表示一天工作的开始。然后每四刻再敲一次,比上一次多敲一下,直到晚上九时,敲上十八下,表示当天结束。”
熊洪跟站在身旁的熊祀说道,他负责祭祀,这些钟鼓类的东西,也理所当然地由他负责,“剩下的时间就不要敲了,大晚上的,不要打扰族人和牲口休息。”
“另外,大鼓也跟铜钟一样敲击,不同的是,早上先敲钟再打鼓,晚上休息先打鼓再敲钟,顺序不要乱了。”
“是,族长。”
“当然了,如果发生紧急的事情,只要发生,就及时敲钟,大家听到钟声响起,就立马返回围墙里,等危险解除再出去活动。”
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鼓声和钟声配合着传递,就像旗语一样,不同的搭配,就表明不同的含义。
从今天开始,这里也要安排族人值守,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敲响钟声,更要负责记录对太阳、月亮以及一些明亮星辰的运行规律,用来校准时间,力求准确。
既然要发展农业,对气候和时间的观测与运用就必不可少,不然按照以往的经验,就会发生时间上的错漏。而农业种植与收获的窗口期很短,要是错过了,那必然面临巨大的损失。
钟鼓声很快就让大家习惯了“按时作息”。
有了钟楼的“提示音”,族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更加规律起来;滴漏也在各个工坊及居住区推广开来,只要听到钟声,总有闲不住的族人去滴漏那边,看一看时间是否准确。
冬天天亮的很迟,直到铜钟敲响七八下,天色才能看得清,部落里大部分族人也是这个点才起来。入冬以来,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场的雪,站在门楼上往远处看,只能看到一些枯树的影子,以及白茫茫的一片大地。
这个时候,部落也没有多少需要户外劳动的工作,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温暖的房间里,在炕上或躺或坐,与家人或者“室友”们聊天、做工。
初冬,为了庆祝铜钟的铸成,熊洪“难得”地让大部分族人都放了假,休息了好几天。
不过熊部落有效利用时间的习惯,可没有那么容易就被改变。
闲了几天的族人们,手脚都感觉有些痒了,很多队长便找到熊洪或者熊巫,想要从宗庙这里找点事情做做。
今年取得的成绩不少,熊洪今年也没有安排冬季探索的打算,倒不是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是部落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正轨,虽然在恶劣的环境中显得依旧弱小,但总要比前面几年好上许多。
况且休养一个冬天,对族人对部落的牲口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从春耕开始到初雪降临,整个部落几乎没怎么闲下来过,大部分牲口也没有得到好好的照料,甚至已经有不少牛和马出现了伤病。况且今年本部这边的人口来源也逐渐复杂,需要进一步融合,综合考虑之后,熊洪便取消了今年冬天,原本探索凌河下游以及南方的打算。
这样一来,整个部落就没有太多紧要的事情要做。不过有些工坊还是需要持续运转的,尤其是以兽皮鞣制、成衣缝制、纺织等以“轻工业”为主的工坊。
这时候,正是让一些技术老手们培训新人的好时机,况且部落各种产品非常受欢迎,熊洪就保留了各个工坊的正常运转。
另外就是石雪熊石等农业生产部门,需要对春耕的工作进行提前准备,比如种子的筛选、堆肥、农具的检查等等。还有就是部落的“重工业”,如金属冶炼、食盐提取等等,只是减少了每日的工作量,并没有完全停止。
“白叶,你熊皮哥哥有消息传回来吗?”
正在房间里缝制衣服的族人们正聊着天,谈着谈着就谈到了远方的白河诸部和鹿山、貊林部落,熊皮留在那边负责营地的建设和招纳新族人,这是部落里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而熊皮和白叶,原本就定在今年冬天成亲的,只不过由于临时被选为营地负责人,熊皮是赶不回来了,这让白叶有些郁闷,又不能去抱怨族长的安排,只能把这种怒气洒到自己的哥哥——白茅头上。
这段时间,每天钟声响起的时候,白茅就快速地从温暖的被窝里起床,跑到宗庙里值守,以此避开白叶的撒气。这种勤奋劲让熊洪也很惊讶,以为这个喜欢睡懒觉的小子突然转了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