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好一个量体裁衣之法!(2/2)
但这样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负责筛选的人不懂专业,只会按部就班走流程,未必能筛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一般来说,长官拟定的人选必须大于等于三个,这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性。
甪里言专门提及此事,意思就非常明显了,他想安排个相熟的人当这个谏议大夫。
可非女帝指定的都需要经过吏部考核,其结果就不可控了。
只是甪里言这样操作就比较“迷”了。
他既然想要内部操作,直接找吏部打个招呼就是了。
以他侍中的身份,加上他在朝中的官声,只要人选没什么明显问题,这个面子吏部还是会卖的。
略作沉吟,他看向甪里言,说出心底疑惑。
甪里言无奈笑道:“实不相瞒,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是吏部。
一旦此事告到陛下那里,本官面上也挂不住。
且此人心气极高,一旦知道自己是通过这种手段成为的建议大夫,势必会自我怀疑。
他虽不及许大人才思敏捷,相貌堂堂,少年得志……”
许良听得暗暗咋舌。
这甪里言分明是不擅此事,却分明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来找他的。
他有些好奇了,究竟是何人,竟能当得起甪里言如此评价?
“此人名为尹墨林,乃是前安定州府尹尹堂之子,此子饱读经史,于内政一道颇有见解,乃是上届科举的进士……
他自幼受其父尹堂亲自调教,深得其治政精髓。
不瞒你说,本官曾去过安定州,那时尹墨林才十一岁,已然能够协助其父处理州府事宜……
只是他有些口吃,且是内秀,想要通过吏部的问答式考核,怕是有些困难。”
“本官可以名声担保,其他几人虽有才干,与他相比却明显不如。
且他们的才干也不在内政谏言上……
此子只消锤炼几年,必是理政的一把好手……”
许良仔细回忆尹堂,官声确实不错。
便连顾春来都说,地方上举办武举的,安定州的重视程度如科举一般。
且一切事宜井然有序。
至于其儿子尹墨林,许良没听说过。
但从其考上进士却不是什么三甲来判断,应该是其真才实学。
毕竟像他这种有身份有背景的纨绔子都被刷了下来,可见大乾的科举还是还是很公平的。
即便是这一届的状元郎曹翕纯,人虽狂了点,心性也高了点,却是有真才实学的。
据上官婉儿说,他在地方当县令才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把当地治理得有声有色。
略作计较,他点头道:“甪里大人,您的意思下官明白了。
您其实是担心尹墨林无法通过吏部的考核,而导致朝廷损失人才,对吧?”
“对,对!”甪里言大笑点头。
还得是许良,这话说得多漂亮!
不想他,想把事办好,却办得犹犹豫豫。
许良点头,“有法可解!”
甪里言激动了,“何法?”
“此法名为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
“不错,既然甪里大人说了此人理政才干突出,不妨从此处入手。”
“如何入手?”
“既是为国举贤,光会纸上谈兵怎么能行?”许良笑道,“甪里大人可奏明陛下,新的谏议大夫可就大乾一地的政务给出应对之法。
再或者派他们到各县去梳理当地政务。
如此一来,能见到真才实干,能用谁,不能用谁岂不一目了然?”
甪里言一拍脑袋,“对啊,吏部那些问答式的考核虽能最快选出人选,却难免有疏漏。”
许良点头,“其实甪里大人可以跟吏部再限定一些条件。”
“限定条件?”
“不错。”许良笑道,“你可以告诉吏部,选拔的人需要有地方上的理政经验,或是协助、参与某些朝廷要事的经验……”
甪里言听得目光大亮。
他已然明白许良的意思。
尹墨林口才不行,却有实干的经验。
他十一岁就能协助其父尹堂处理政事,见识、经验绝非其他几人可比!
若用此法,则可将尹墨林身上的优势尽数展现出来。
而许良所说的“限制条件”其实就是指向尹墨林设置的。
换而言之,若把这条件再加上一个“说话要口吃”的条件,都不用选了,最终人选肯定是尹墨林。
恰如一件按照心目中人选做好了相应尺寸的衣服,并告诉众人:谁穿得上谁就升职!
甪里言忍不住咧嘴笑道:“好,好,好一个量体裁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