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约安尼斯说的对!他是我们的大英雄(2/2)
但依托武力征服的城市,在盖里斯离开之后,又如何维系自己的存在呢
在当下,耶路撒冷王国的军力整体是相对有限的,并不足以支撑出一个庞大的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扶持本地势力,潜移默化的在更高层次进行整合,才是盖里斯的目的。
因为军事征服得到的土地,也必然会因为军事征服而失去。
可一旦留下文化刻印,那么即便短暂失去,只要文化本身不曾衰落,也会长久的带来利益。
在贝伊国,盖里斯选择了阿尔斯兰他们那支部族,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国家,通过应对罗姆苏丹国军事压力的方式,迫使贝伊国向耶路撒冷靠拢。
而在这里,盖里斯虽然有一个备选是科穆宁兄弟,但他倒是觉得多一手准备显然更好。
毕竟这里相比贝伊国更靠北,已经算是耶路撒冷王国军事投放能力的边界了。
如果全盘押注在科穆宁兄弟头上,一旦科穆宁兄弟,因为个人利益而选择背离耶路撒冷,那么短时间内,耶路撒冷甚至是拿对方没办法的。
所谓军事投放能力,便是调动军队界限。
一个国家无论其本土多么强盛,纵然拥兵百万,可只要他做不到调遣兵力来到他国的领地,那么在军事上便与其他国家并无太大区别。
相反,哪怕一个国家,只拥有几万士兵,可若是他能将这几万人,投放到天南海北。
那么那些连几千军队都没有的国家,就不得不承认该国的军事强权。
所谓海权的重要性,也就由此而来。
毕竟大海使得军队投放,变成了一件相对简单的事。
只不过,现如今的耶路撒冷王国,还远远谈不上什么海权大国。
充其量是通过与威尼斯结盟的方式,确保了自己在东地中海地区,不至于陷入海权弱势。
但那终究是威尼斯……
既然不能用军事上的方式,直接了当的建立霸权。
那么盖里斯理所应当的,也就选择了“宗教胜利”又或者“文化胜利”。
由此,盖里斯就需要扶持出一个在宗教和文化,乃至于利益上倾向于耶路撒冷、倾向于自己的派系,从而确保特拉比松的整体局势稳中向好。
相比起素未谋面,仅仅因为姓科穆宁,就要宣称自己皇位的阿莱克修斯兄弟。
盖里斯,反倒是更信任因为宗教而联结起来的保罗派势力。
毕竟,对于盖里斯而言,只要他确立了自己的“先知身份”那么作为势力团体的宗教派系,就不太可能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被背弃。
因此,他也出席了特拉比松城破后,本地保罗派的会议。
基督教就是喜欢开会,大会小会开不停。
上到影响基督教世界的大公会议,中到决定教皇继任者的枢机主教群体,再到普通的教区事务商讨。
教会体制在各方面都强调着集体智慧。
即便是不那么正统的保罗派,也会各自选任出使徒时常联络,从而确保自己不至于过于松散。
值得一提的点在于,在同时期不少教会否决女性权利的情况下,在保罗派女性是有资格出任使徒的。
后续的支派之一通德拉克人,不仅支持农民的财产私有制,还认同男女平等的理念。
这也是佐伊能在会议上,作为一个支派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的原因。
现如今的保罗派,作为一个已经衰落的异端教派,其开会自然是不会如塞浦路斯神圣主教会议那般的庄重。
事实上现如今的保罗派,他们想选出12个使徒都已经困难重重了。
若非如此,佐伊也不至于这么年轻,就混上使徒的身份。
首先,在使徒会议开始之前,他们各自先念诵了一段经文。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问我关于『善?』善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
【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
盖里斯并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在一旁看着这处小小隐秘教堂里众人的行为。
这段经文其实是出自《马太福音》(天主教译为:玛窦福音)第19卷,这一卷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向耶稣寻求永生的故事。
耶稣提出了许多律法的外在要求,年轻人声称自己都做到了。
而后耶稣便再提出了一个要求。
【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跟随我。】
【少年人一听这话,就忧闷的走了,因为他拥有许多产业。】
由此,耶稣便说出了那句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富人难进天国。我再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孔,比富人进天国还容易。】
借着这段故事,盖里斯在同许多老农们聊天的时候,便是如此介绍天兄的。
“曾经,耶稣是个穷人,他看见许多人难以生活,又有许多人富足的令其空虚,便告诉富人们要将自己的钱财分给穷人,许多富人不乐意,他便被挂上了十字架。
当然,对于保罗派而言,他们视为核心教义的,其实还是这部分的后面那些。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些跟随我的人,在重生的世代,人子坐在自己光荣的宝座上时,你们也要坐在十二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并且,凡为我的名,舍弃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父亲、或母亲、或妻子、或儿女、或田地的,必要领取百倍的赏报,并承受永生。有许多在先的要成为在后的,在后的要成为在先的。」】
十二使徒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舍弃财富的,将在天国得永生……
而在这个潦草到不像话的教堂里,恰好就有着十二名“使徒”,且人子就在一旁听着。
当经文诵读完毕,这些教堂中的使徒们,便见一个陌生人,凭空出现在了教堂的祭坛上。
在他们目瞪口呆中,那人如此说着:“今日,我来到此地,是要告诉你们,审判的日子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