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美良川(1/2)
第338章美良川
长安。
太子建成监国,李纲留守京师辅佐。
永安王李孝基夏县全军覆没消息传回,长安的粮价直接暴涨到了十匹绢一斗,许多贵族更是直接往武功,甚至是岐州跑。
等到李逸浩州接连大捷,朝廷张榜告之,总算才安抚了一点民心。
东宫。
太子建成看着皇帝加封诸王的诏令,不由的撇嘴,他那三个弟弟,大的也不过两岁多,小的才一岁多点,就封王,有那个必要么。
当然,他自己两儿子,其实也才两岁。
“李逸封王,就有些过了。”建成对王珪道,“不过斩首几千人,夺了一座县城,就封王了”
“殿下此言差矣,”太子詹事李纲出声,“刘武周入侵以来,兵锋甚锐,从太原到浍州,我唐军屡战屡败,失地千里,宋金刚都快打进关中了,圣人都亲自坐镇长春宫,秦王亲自驻军柏壁,
国家危急,
此时李逸不但能稳住局势,还一直能赢,这是多么难得。
况且李逸属籍宗正,也是皇族,其如今立下的功绩,并不比当初李孝常献永丰仓迎驾小,封王也无可厚非。”
“况且朱粲这等人此前都能封楚王,李逸宗室封汾阳王有何不可。李神通李神符兄弟俩,为陛下堂弟,一人七个儿子,于朝廷无寸功,不也全都封郡王了吗”
建成对这老头越来越不满意,不管他做什么,似乎总不能让这老头满意,这也劝谏,那也反对。
建成道:“要我说,河东局势如此,其实秦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之前一次次请兵,口口声声说给他三万精兵,他就能殄平武周,扫清汾晋。结果十一月出兵踏过黄河,
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他做了什么
率麾下精兵三万,却屯兵柏壁,什么也没有做。
正因他的毫无作为,这才导致永安王被尉迟恭袭击。”
李纲挑起白眉,“太子此言又错矣,老臣虽不擅兵,却也能看的出秦王屯兵柏壁,并没有错。
永安王夏县兵败,难道过错不是在永安王、独孤怀恩等统兵之人怎么能怪到秦王头上
秦王和永安王是各受皇帝旨意统兵,互不统属。
永安王错在轻敌大意,屯兵夏县城外,自己不扎好营寨,加强防御,被尉迟恭率军打的全军覆没,自己都成了俘虏,丧师辱国。”
建成望向太子左庶子郑善果,
这位荥阳郡公五十出头,是太子妃娘家人。
他爹是郑诚,他叔父是曾矫诏拥立杨坚的郑译,郑善果如今山东五姓荥阳郑氏的当家人,九岁袭爵,十四岁就拜刺史,在隋朝官绩不错,曾考绩位列第一。
官至大业朝大理卿,后来跟着宇文化及北上,授民部尚书,被窦建德俘虏,结果农民出身的窦建德对裴矩等人很好,却对高高在上五姓子出身的郑善果很不满,
骂的郑善果羞愧自杀,
被救回来后,不被重用的他干脆就逃奔李神通,被送来长安。李渊倒是最喜欢这些名门贵族,一来就封荥阳郡公,还拜他为太子左庶子,还检校大理寺卿。
郑善果一进东宫,深得李建成信任。
反倒是太子詹事李纲,越来越被建成嫌弃。
“荥阳公,你说孤自请代秦王统兵如何”
郑善果想了想,“临阵换帅,军事大忌。不过临近年关,臣以为殿下可以请求出镇长春宫,请陛下御驾还京。”
李纲不客气的道:“殿下就在京师好好监国留守,为何又要去掺乎前线战事
殿下难道统兵比秦王更强老臣看未必,夏天原州之事可不远,殿下当吸取教训。”
建成被李纲这般嘲讽,气的脸都涨红了,李纲是故意揭他伤疤,怒道:“原州之事孤也早说的明白,非孤游猎,而是在练兵。”
“练兵练到士卒逃亡过半”李纲一点面子不给。
“那是因为”
“殿下无需再提旧事,臣只是想提醒殿下,统兵征战,秦王比殿下更擅长。
现在河东战事稍有好转,但依然不容乐观。殿下此时就当在长安做好监国之事,而不是看到河东果子快要成熟了,就想着要去摘桃。
殿下乃是储君,怎么能妒忌兄弟军功,想着抢功呢”
建成被气的肺都快炸了,哪有如此说他的。
“李公,你可是东宫官。”
“殿下,正因臣兼太子詹事,所以才更加要直谏”
李建成气的甩袖离开。
李纲还不依不饶冲着他背影道:“臣所言如水投石,又岂敢久污天台,辱东朝乎,臣乞骸骨!”
李建成头也没回的走了。
李纲直接就在东宫提笔给皇帝上表请辞。
太子左庶子郑善果、太子中允王珪不由的苦笑相劝,但李纲脾气上来,根本不听。
“太子猜忌兄弟,亲昵小人,你们身为东宫官不劝谏,也是严重失职!”
郑善果和王珪也不劝他了,各自扭头走了。
郑善果、王珪来见太子,李建成仍很愤怒:“李纲身为孤的太子詹事,总领东宫官属,结果却处处向着秦王,真是岂有此理!”
“殿下也不必跟李纲置气,他这人脾气向来如此,辅佐过不少人,人品还是很忠直的,这也是陛下特意委他为太子詹事原由。”郑善果劝说这位侄女婿太子。
建成摆手,“算了,不说那老家伙了。孤是没想到,李逸这次在河东,能够立下如此大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