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登基大典(1/2)
汴京城皇宫中,武植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自家老师苏轼与师叔苏辙讲解关于登基事宜的各项安排。
毕竟明日便是他的登基大典,哪怕流程或细节上出现一丝差错,将来都极有可能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老师,师叔,没想到这登基大典竟这般繁杂。”
武植一脸愁容,朝着身旁的苏轼,还有一旁正抿着嘴、浅浅带笑的苏辙发起了牢骚,“这事儿繁琐得要命,比起本王亲自领兵上阵打仗可难受多了。”
“好了,守正,虽说为师早看出你绝非平凡之辈,可也未曾料到你竟有一日能登上这九五之尊的皇位啊!”苏轼听着武植的抱怨,不禁一脸感慨地缓缓说道。
一旁的苏辙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轻声附和:“是啊,记得守正与其弟初来京师之时,那情形仿若就在昨日。可细细算来已然过去十余个年头。”
“不过这几年间大宋日益强盛,这可全都是守正的功劳呢,想来这或许便是最好的结局了。”
武植听到苏轼与苏辙的话语,沉声说道:“我能有今日成就全赖老师与师叔昔日的扶持与教导。若没有二位,我和弟弟或许还在这汴京城中如寻常百姓那般为生计操劳奔波。”
苏轼听到武植之言,望着眼前虽然已年逾而立之年,却依旧英姿飒爽的弟子,不禁感慨说道:“英雄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如今得登九五位,定当展志耀苍穹。”
他目光炯炯,对武植继续说道:“守正,如今为师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但你需记住一句话,为君者,当怀苍生在念,心系黎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似水,载舟行于碧波,亦可掀浪覆舷。唯有以民为本,敬民如天,方能稳坐朝堂,江山永固。”
“知道了,老师,今后我定将您的教诲铭记于心。”武植听着苏轼的教导,眼眶微微红。
自家老师如今已至鲐背之年,却依然心系对他的教诲,这份情谊怎能不让他动容。
苏轼闻言面露欣慰之色。转头望向一旁的苏辙感慨道:“二弟,如今这天下是年轻人的天下了,我们已然老去。待守正登基之后,我们便回乡下去吧。”苏辙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三人在王宫内交谈了许久,苏轼与苏辙才与武植辞别离开。望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武植心中感慨万千。
另一边,武植的众妻妾与诸多子女已然从秦王府迁至皇城后宫。他们身为武植的眷属,明日的登基大典也需要露面。
因此,为了让妻妾子女们能够掌握各种礼仪规范,武植特意邀请了韦氏前来后宫中教导他们。然而韦氏原本只是皇宫中的一介宫女,对皇帝登基事宜所知有限。
无奈之下,她只得向乔贵妃、张贵妃等几位赵佶的嫔妃求助,让她们一同施以援手。
张贵妃、乔贵妃等几女得知此消息后皆面露喜色。她们这段时日里心中都暗自思量着今后该如何借机接近武植,没想到眼下竟有这样一个绝佳时机。
于是众女皆欣然同意,跟随看韦氏一同来到了皇城后宫。后宫之地,作为赵佶遗孀的她们本就异常熟悉,当再次踏入其中,几女心中都泛起阵阵复杂的情绪。
“乔姐姐,您说咱们往后还有机会再住进这地方吗?”这时,张贵妃微微凑近一旁的乔贵妃,轻声低语道。
乔贵妃听了,秀眉一挑,目光缓缓落在眼前容貌娇艳的张贵妃身上,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缓缓说道:“我等如今皆是苦命之人。听闻那即将登基的秦王殿下喜好美色,凭我等的容貌定能入得了那秦王的法眼。”
“乔姐姐这话在理,秦王殿下那些妻妾我都见过。也就有个别女子的容颜勉强能和咱们打个平手,其余的可比不上咱们分毫。”安妃刘氏在一旁赶忙附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