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297章 镇江大捷前,朝鲜的辽东难民

第297章 镇江大捷前,朝鲜的辽东难民(2/2)

目录

“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力健的汉子,本来就是我们留下来准备编练成军的,”

“如今毛大将军来了,便请将他们收编成军,开镇朝鲜吧。”

历史上,从萨尔浒之战后,就开始有辽民陆续逃入朝鲜境内,躲避建奴的迫害。

朝鲜史料中记载的1619~1620年的情况,与金顺姬所说都差不多。

据《朝鲜王朝实录·光海君日记》万历四十七年九月条记载:

“辽东逃民日渡三五十人,自去岁至今,积至二千余口。”

“辽民避乱来投者甚众,或自鸭绿江冰合时渡来,或乘船而至,义州、铁山等地不能容接,饥寒交迫,死者相枕。”

“辽东败军及逃民陆续渡江,乞食于义州、昌城等地。”

《备边司誊录》记载朝鲜边将奏报说:

“每日渡江汉民或数十,或百余,皆蓬头赤足,状极狼狈。”

万历四十七年是1619年,而第一条记载中竟有“去岁至今”四字,

说明甚至从1618年努尔哈赤攻抚顺起,就已经有辽民开始向朝鲜逃亡了。

而在“日渡三五十人”的情况下,经过差不多两年也才积累到两千多人,

这似乎说明“日渡三五十人”的情况不是持续的,而是在差不多两年中断断续续地分了40~70次,

否则这样的情况只需持续40~70天就足以积累到两千人了。

然而第一句中却又有“义州、铁山等地不能容接,饥寒交迫,死者相枕”之语。

说明朝鲜边境地区当时就已承受不了难民压力,

甚至有难民因为得不到及时接济而在饥寒交迫中大批死亡。

既然有大批死亡的情况,说明逃亡朝鲜的辽民比最后成功定居在朝鲜的人数多得多。

也就是说“日渡三五十人”的情况可能并非断断续续,而是可能接连持续了多月的。

可惜有大批人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接济死掉了,才使得1618到1619年九月入境朝鲜的辽民仅累计到了2千余人。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朝鲜出于对明朝的忠诚和人道考虑,仍默许辽民入境避难。

到了1620年,据《李朝实录》记载的当年朝鲜官员的奏报说:

“近日辽民渡江者,每日不下百余人。”

这种情况若接连持续三个月,仅鸭绿江一路就可能新增近万人。

所以《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万历四十八年条中出现了如下记载:

“辽民来投者日众,命于义州、铁山等地设栖民所,量给粮米,权宜安接。”

“栖民所辽民多冻馁死者,令地方官掩骸,且禁新来者入境。”

“辽民来投者日众,国储有限,难以周给。令义州府尹及节度使严加禁断,毋得滥许入来。”

“命刷还辽民之留滞者,如有违令潜藏者,所在官拿送治罪。”

说明从1620年起,朝鲜因粮食不足,开始限制难民入境,甚至开始强制遣返滞留的辽民,违者治罪。

到1621年,镇江大捷前,《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天启元年条又有如下记载:

“辽人来投者,其有武艺及晓兵事者,量才录用;其庸琐无技能者,并令刷还。”

这说明当年朝鲜开始对入境的辽民进行筛选,收容有用之人,驱逐普通难民。

部分辽东汉人士兵被编入朝鲜军队,增强边防。

有技术的铁匠、造船工匠等被朝鲜官府征用。

无特殊技能的农民仍面临遣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