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买下四合院(1/1)
林婉在沪市的小洋楼经历以及将沪市特色带回家与亲友分享的温馨场景,仍历历在目。而此刻,在与亲友的相聚交流中,她又对老北京的四合院萌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京市四合院独特的布局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吸引着她。
林婉开始频繁地穿梭于京市的大街小巷,打听着四合院的售卖信息。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渠道,无论是街边的房产中介小店,还是偶然听闻的邻里闲谈,只要与四合院沾边,她都会竖起耳朵,详细询问。每到周末,她更是全身心投入,从城南走到城北,一处处去实地查看那些挂出售卖信息的四合院。
在一次寻找过程中,林婉听闻一处位于胡同深处的四合院要出售。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油光发亮。林婉撑着伞,沿着蜿蜒的胡同一路寻找。当她终于看到那座四合院时,不禁眼前一亮。朱红色的大门虽略显斑驳,但却透着一股岁月沉淀的韵味。门口的石狮子,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威风凛凛,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林婉轻轻叩响大门,“吱呀”一声,门缓缓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探出头来。林婉说明来意,老者热情地将她迎了进去。走进四合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庭院,青砖铺地,中间摆放着几盆盛开的石榴花,在雨中更显娇艳。正房与东西厢房错落有致,房檐下的木雕装饰精美绝伦,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褪色,但仍能看出当年的精湛工艺。
老者一边带着林婉参观,一边讲述着这座四合院的历史。原来,这座院子已经传了好几代人,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孩子们都在国外定居,自己年事已高,实在无力再照料这偌大的院子,所以才打算卖掉。林婉听着老者的讲述,心中对这座院子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她仿佛看到了过去在这里生活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庭院中,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然而,这座四合院的售价超出了林婉的预算。尽管心中满是不舍,但林婉还是礼貌地向老者道别。回到家中,林婉满脑子都是那座四合院的模样。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思考着如何才能凑够这笔钱。她仔细核算自己的积蓄,又考虑是否可以向银行贷款一部分。同时,她也在想办法增加自己的收入,比如将自己在沪市装修小洋楼的经验整理成册,写成文章投稿给一些家居杂志,或许能获得一些稿费。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紧张筹备,林婉终于凑齐了足够的资金。她再次来到那座四合院,当她再次站在朱红色大门前时,心中满是激动。这一次,她顺利地与老者完成了交易,拿到了四合院的钥匙。
接下来,便是四合院的改造计划。林婉深知,既要保留四合院的传统韵味,又要融入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她邀请了专业的古建筑修复团队,与他们反复商讨改造方案。
首先,针对四合院的屋顶,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瓦片已经破损。修复团队精心挑选了与原瓦片质地、颜色相近的新瓦,一片一片地进行更换,确保屋顶恢复往日的古朴风貌。同时,对房梁和柱子进行加固处理,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修复技术,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又不破坏原有的历史痕迹。
在室内装修方面,林婉决定在保留传统中式风格的基础上,增添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正房的客厅,她定制了一套古色古香的实木家具,八仙桌、太师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画,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在卧室里,她安装了地暖系统,让冬天不再寒冷;卫生间则进行了全面改造,采用现代化的卫浴设备,但在外观设计上,选择了与四合院风格相契合的复古款式。
庭院的改造也是林婉关注的重点。她在庭院中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鱼池,池中养着几尾色彩斑斓的金鱼,周围种上了各种花卉绿植,如桂花、海棠等,四季都能闻到花香。在庭院的角落,还搭建了一个木质的葡萄架,待到夏天,藤蔓爬满架子,坐在
在改造的过程中,林婉与邻居们也渐渐熟悉起来。邻居们看到林婉如此用心地改造四合院,都纷纷称赞,并时常送来一些自家做的小吃,分享一些老北京的生活经验。林婉也会邀请邻居们到院子里坐坐,一起品尝新泡的茶,听他们讲述更多关于这条胡同、这座四合院的故事。
随着四合院改造工程的逐步推进,林婉心中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越来越强烈。她想象着在四合院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邀请朋友们来感受老北京的文化魅力;想象着在冬日的午后,坐在庭院里晒太阳,读书品茶;想象着在四合院的屋檐下,看着雪花飘落,感受岁月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