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 第355章 形势骤变

第355章 形势骤变(1/2)

目录

“这群粮商着实可恶,张家都老实下来了,他们却一个个摆起架子来了,他们摆明了就是想发国难财!”

一轮轮的紧急谈判,搞得萧骞精神疲惫,想到那些商人嚣张的嘴脸,更是气愤不已。

“萧骞,控制控制情绪,商人囤积货物,如果不为了赚钱,他们忙活什么?”

贺循情绪倒是比较稳定,“而且,你们从七里堡出来,如果不是为了给大都督府赚钱,给自己赚钱,又何必背井离乡,看那么多人的脸色?”

“咱们大都督府赚的每一文钱,都是对得起大康的百姓的!而且咱们一直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我那么信服大都督的原因。”萧骞恼火道,“可是眼下这是什么情况?不少大粮商平日里就跟咱们有合作,占了咱们那么大的便宜,现在却坐地起价!”

“大都督说,如果一种商品,利润超过三成,就有人会为了它铤而走险,利润超过五成,就有商人为此敢冲撞律法,为了一倍的利润,他们连砍死自己的刀都敢卖!”

贺循说道,“永远不要指望着寻常商人会讲道义,他们不会管百姓死活的,所以大都督府才大肆经营官商。”

如今李平安手下,有大量的官商,服务于龙州,也就是今天的岭南南道。

建立的初衷,也是积累和掠夺财富。

但他选择的目标,一般是海外人口,以及大康的富户。

对于百姓来说,永远是帮衬的方向更大一些。

“贺大人,对于现在的情况,您有什么思路?”萧骞问道。

“他们愿意囤积,亦或是卖往战乱区,那就让他们去,咱们如何也阻拦不住。”贺循想了想,说道,“明日开始,对外展示肥料和瓷器,还有把我们准备收集尿液,制作作坊的事情也传出去。”

“真的要在江南道做原材料作坊?”萧骞匪夷所思道。

“嗯,大都督府那边有了技术突破,说什么在制作硫酸的过程中,研究出了一种中和尿液也能生产肥料的办法。”

“以后咱们要大肆收集尿液。”

“江南道人口多,正好可以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

“嗯!”涉及技术领域,萧骞不太懂,只能老老实实点头,但还是有些犹豫,“贺大人,现在展示化肥和瓷器,是不是有些过于仓促?要不要再等一等?”

“冬天到了,今年必定是寒冬,咱们拖不起。”

最近的宣传口干的都是提高大都督府声誉的事情,瓷器和化肥的宣传很不到位。

现在拿出来,并非特别好的时机。

可是贺循不相等了,“如果瓷器和化肥不能从这些粮商手里换来粮食,自己那些昔日的旧友也不愿意帮忙,他就必须考虑其他办法了。”

“大都督府不能没有充足的粮食。”

“那我等会儿通知报童和写手,让他们今天晚上写文章,宣传我们的产品,可以吗?皮影戏那边儿来不及了。”萧骞请示道。

“可以!”贺循微笑着点头,“但不要一味地只宣传产品,你们那小报我看过好多次了,缺乏艺术创新,要加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比如说哪家士绅老爷六十八岁,娶了十三岁的小妾。比如朝廷有什么新鲜政策。再比如苏州的花魁争夺之类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写的。”

“好,我让写手写一些靠谱的八卦。”萧骞点头道。

“嗯,让听风继续向你汇报工作,我对这群榆木疙瘩没有什么好感。”贺循说道。

“是。”萧骞点头。

听风在江南道的负责人叫侯龙滔,之前是个风流浪子,跟聂大豹在梨园认识的,后来改造得非常不错,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其人资源很多,擅长利用戏子、青楼的姑娘套取情报。

之前在定南州干得非常不错。

但是到了江南道,很多工作要贺循提点他,才知道怎么做。

这大大浪费了贺循的时间。

萧骞是萧家的才子,做事情稳妥,而且擅长发散思维,人也值得信任,将听风交给他,也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可是萧骞却有些犹豫,“贺大人,我管听风的事情,不太合适吧?”

官商、护卫队、听风,是如今龙州向外派出人手的标准配置。

各司其职的同时,还能互相监督,三方面其实没有特别明显的隶属关系,也没有其中一个人可以管理其他部门的先例。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贺循说道,“侯龙滔这边,我另有安排,大都督那边儿,我去给他解释。”

“那好。”萧骞点点头,“我先带着听风,等上面派人过来,我再交接过去。”

“江南道虽然土地兼并严重,但是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将来肯定是咱们攻略的对象,你们作为先头部队,一定要做好情报工作,不可掉以轻心。”贺循提醒道,“还有,钉死张家。”

“遵命!”萧骞点了点头。

二人随意聊着,待疲倦之后,各回房舍休息。

当天夜里,一大群七里堡的专用写手,就开始在小报版面上奋笔疾书。

让贺循非常欣慰的是,萧骞不单单是简单的宣传,而是重点让报刊强调,瓷器是如何的高贵,如何的有品位,宣扬肥料,如何能提高产量,如何在其他地方大受欢迎。

能够买得起瓷器,亦或是可以大量购买肥料的人家,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这些人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

其实,贺循的担忧,有些杞人忧天了。

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肥料和瓷器的事情,早就让外界听到了风声。

只是大家对于瓷器的产地还摸不透而已。

但这不妨碍,大家知道瓷器的价值。

之前大家都觉得,像是肥料和瓷器,这种稀罕东西,肯定会先紧着关中。

谁知道转头他们就听说,苏州也出现了瓷器,说是尉迟常将军在前线缴获的战利品,此外便是肥料,那是定南州研究出来,可以让粮食亩产增加三成以上的神器。

当即就有很多豪族动了心思。

江南道虽然逐渐繁华,但说到底关中才是大康的核心。

绝大多数江南道的豪族世家,都是祖上出过大官,或者有人在京中任职。

几乎所有的家族,都渴望家族在长安有更多的机会。

瓷器这么受欢迎,不正是拿去京城走到的武器吗?

再者说着,肥料这种东西,如果用来耕种土地,使得庄稼丰收,岂不是意味着,自己在家族的地位,可以得到迅速的提升?

所以不等李氏的商铺第二天继续展出货物,就有很多豪族派人过来打听。

“萧公子,听说你们这里有瓷器,还有肥料是吗?”

“对,我们的瓷器做工精美,而且与现有的瓷器迥然不同,全天下估计只有我们有,还有肥料,那也是只有七里堡可以生产的重要物资。”

萧骞准备了两个相距甚远的店铺,分别用来展示货物。

大家的视线,首先被吸引的便是肥料,这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土地多打一份庄稼,便能多养活一个人。

当大家看来,移植过来,栽在暖室之中的庄稼时,一个个眼珠子瞪得溜圆。

大家又迫不及待地去了另外一家店铺,去看展示的瓷器。

瓷器摆放在一处处木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不少豪族的大人物,纷纷惊呼出声。

“萧公子,这两件宝贝,分别卖多少钱?我们宋家全都要了。”

“老宋,你别想了。你没听说过么,李氏商行的东西,在长安那都是通过魏家扑买的!”

“是的,老宋,赶紧回去准备金银财货,不够就准备地契去吧!”

“萧公子,李大都督准备在咱们江南道,也开一个扑买行吗?”

“萧公子,扑买大会什么时候开始啊?”

热情的情绪远超预期,所有人都在七嘴八舌的问询。

“大家别急。”站在人群之中的萧骞大声说道,“我们家大都督说了,瓷器也好,肥料也罢,想要都要拿粮食来换。日落之前,谁家的价格合适,第一批瓷器和肥料就是谁家的。”

“萧公子,大都督一共准备了几批货物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