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9章(2/2)
如今之所以这般,还是应了那句话,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过,阿济格虽有勇无谋粗鄙不堪,但却也不是个愚蠢的猪头,他拎得清当下的形式,即便内心再不服,但现实就是残酷的,他三兄弟和沈阳那边的内斗也不占上风了,外斗也是一塌糊涂,前线磨刀霍霍,后院着火,小老弟还把他的小老弟给扣下了,如耿仲明所言,栽不起跟头了!
他自己心里有了底,加上出兵前多尔衮也再三叮嘱,勿鲁莽,多听耿仲明的。
因为耿仲明也是阴人一个。
耿仲明的法子确实简单明了,就是继续北上到数十里外的辽河畔扎营,那边有村镇可依,距离沈阳不远,水源又充足。
而且已知明军的位置就在沈阳西边的蒲河畔依村扎营,蒲河往西些也是辽河,如果有必要,他们顺河而上从后袭击那支明军。
耿仲明所选的这个位置确实不错,其实就是后世的辽中区,周边有很多当年明廷所建的军堡,兵堡,虽说有许多废弃了,但还有一部分还在而且有的已形成了村落,虽为村落但基础的堡墙都还在,只要把这些军堡和村落利用得当完全可以在周边形成一个方圆十余里的防线。
北可控沈阳动静,西可观明军动静,南可退,东可溜
简直完美!
议定之后,半晌午阿济格率部拔营离开废城直奔正北而去,同时遣探马四出,侦沈阳城西明军,探西路广宁卫兵马何在,又一支去沈阳那边看看情况。
而就在拔营之后,沈阳城外正有一支兵马瑟瑟发抖。
这是从辽阳过来勤王的兵马,在昨儿便已抵达沈阳城外,之所以瑟瑟发抖并非是害怕明军,实则是冻得。
为啥呢?
因为沈阳城内皇帝不让他们进城!
大老远的匆匆忙忙轻装快骑的奔来,结果到了城下却不给开门,说让在城外就地扎营候着,这便引起的一些士兵很是不满,冷天贴你热屁股啊。
再说这冰天雪地的物资不足,得遭老大罪啊!
沈阳城里的那些人也知道这样会引起不满,这个节骨眼这种举动是非常不好的,但他们也实在没办法,确切说是没胆开门啊。
外边局势不明,大军不到,任何其他小股勤王兵马绝对不可放入城内,这是他们达成的共识,因为这样才能确保沈阳城的安全,不能为敌所趁。
沈阳是清廷的根本,无论如何都不能出乱子出漏子!
所言即便外边的援兵不满,他们也不开门。
为了安抚军心也做了些举措,比如投掷物资,经过再三确认后允许将领入城面圣。
辽阳倾尽兵力而来也不过三四千人,而且还不可能真的倾巢而来,怎么也得留些看门人,毕竟辽阳城还是非常重要的,东镇朝鲜,西望广宁卫,北拱沈阳。
沈阳城内的皇帝还小,皇帝他妈还正在成长中,所以这娘俩现在几乎不扛事也做不了主,真正的话事人是济尔哈朗和豪格以及皇太极的另外几个老兄弟。
经过这几日的观望和刺探,沈阳只知道城西有一股三四千的明军,只袭扰掠劫不攻城但也不走,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什么药,至于暗处别处还有没有隐藏的老六暂时还摸不清楚,所以他们也一直按兵不动,反正锦州那边的大军不来,这边就绝对不开门。
大军还没到,辽阳的兵马到了。
但也仅有两三千人,兵疲马乏的指望他们去干那支明军等于送人头,济尔哈朗他们不打算让他们白送,就留在城外守着也挺好,至少安全感又增加了一些些。
虽不知道城西那支明军是不是诱饵,但济尔哈朗却把辽阳这支勤王的清军当成诱饵和保护膜,城外有兵马在那股明军就不敢再放肆,他们若是来干,那就里外夹击……哦不,出城是不可能的,但可在城上远程火力打辅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