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遇二魔平顶山遭劫,得五宝莲花洞降怪(1/1)
二、平顶山之战
孙悟空打听得平顶山两个毒魔狠辣,就派猪戒去巡山。第一次巡山,戒不但偷懒还撒谎,被教训了一顿。第二次巡山,猪戒不敢偷懒,却运气不好,撞见同时巡山的银角大王,被抓了去。
银角大王紧接着施展变化,三座山压住孙悟空,抓了唐僧,沙僧,叼走白龙马。交战第一回合,取经队伍惨败,几乎全灭。
在山神、土地帮助下艰难脱身的孙悟空,在第二回合的战斗中展开反击。他先从伶俐虫和精细鬼手中骗到紫金葫芦和羊脂玉净瓶,又打死九尾狐狸精,拿到了幌金绳。然后变为九尾狐狸大摇大摆进入莲花洞,准备实施营救计划。第二回合,孙悟空没有和金角银角直接交手,暗地里进攻,全面占优,但算不上取胜。
在莲花洞里,孙悟空戏弄猪戒,结果被猪戒泄露身份。孙悟空逃出洞外,双方展开第三回合战斗。单论武艺,孙悟空确实比金角、银角强。然而,孙悟空在与银角交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时,心里着急,抛出幌金绳捆住银角,却被银角念“松绳咒”逃脱,反过来用幌金绳抓住孙悟空。第三回合战罢,取经队伍全部被捉。
孙悟空施法逃出来,又偷了幌金绳,门外叫阵,双方第四次交手。银角大王这次用紫金葫芦装了孙悟空,再次获胜。
如果不是金角银角经验不足,佛教的这一轮取经事业就此终结。
孙悟空用计,骗银角打开葫芦盖,逃脱被化为脓血的噩运,并盗走紫金葫芦,第五回合开打。孙悟空和银角比宝贝,把银角大王装入葫芦化作脓血。这一回合悟空大胜,歼灭了银角大王。
第六回合,金角大王为弟报仇,拿七星剑、芭蕉扇大战悟空。孙悟空先取得优势,但金角大王用芭蕉扇一扇,扇起一场恶火,孙悟空只能逃走,双方打平。不过,孙悟空趁机到莲花洞中打绝了小妖,偷走了羊脂玉净瓶,形势再次占优。
第七回合,孙悟空趁金角打盹之际,偷走芭蕉扇,三四十回合打跑金角,救出唐僧、猪戒、沙僧。战斗到此,孙悟空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了。
第回合,金角大王会同阿舅狐阿七,率压龙山众女妖前来寻仇。结果狐阿七被猪戒钯死,金角大王被孙悟空装入羊脂玉净瓶,七星剑也落入孙悟空之手。平顶山之战结束。
这一战十分凶险。前四回合,取经队伍陷入绝境,只剩孙悟空一人孤身作战。其中第一回合和第四回合,孙悟空也几乎丧命。玉帝和太上老君谋划的这次攻击十分充分,几乎成功。
三、线索
平顶山之战给西游记故事留下了一些暗的线索。
首先解释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之谜。大家都知道火眼金睛是孙悟空的主要技能之一,那些神仙也好,妖魔鬼怪也好,不论如何变化,总能被孙悟空认出来。然而在某些场合,比如牛魔王变成猪戒,比如刚到平顶山时变为樵夫的日值功曹,比如太白金星李长庚变成老头前来指路等等情形,悟空就没认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火眼金睛不灵吗?对,这个技能不怎么灵,起码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牛。前文已经解释过,火眼金睛中的“火眼”是眼病,“金睛”是与生俱来的技能,识别变化后的神仙妖怪主要靠的是“金睛”。“金睛”是怎么认出这变化后的神仙、妖魔呢?银角大王给出了清晰的解释——看云、望气,“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即便银角大王说出了这个窍门,他手下的小妖还是“都看不见”。这些祥云也好,黑气也罢,应该都附有特征值,每个人头顶上的云、气呈现出来的姿态、光彩等都不一样,所以,只要见过一次,不管他变成什么都能认得。孙悟空辨认仙佛,就是看祥光,识瑞气,辨认妖怪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辨认不出又是为什么呢?一种情况是技能值低,比如银角手下的小妖,已经告诉他们窍门,他们能力不够,还是看不出云和气。第二种情况大概是状态不好,或者大意了没仔细看。孙悟空施展“火眼金睛”这一技能的时候,准备活动就是“定睛”,没做这个准备活动,识别能力就大大降低。“定睛”就是集中注意力,所以当他有所疏忽的时候,对目标就完全识别不了。第三种情况就是更高明的变化技能,可以把云、气的特征值变掉。如果是这种情况,孙悟空就完全认不出真假了。
平顶山之战还告诉了读者一个重要事实,在西游记中,法宝的威力最大,有法宝的妖怪最难对付。像金角银角这样持有紫金葫芦和羊脂玉净瓶这种威力强大法宝的妖怪,对孙悟空的打击能力很强。威力第二大的是法术,比如移山、变化这些法术,在不动用法宝的时候,也是很强大的技能。威力排在最后的才是武艺。武艺好,加上武器好,也可以称雄一方。孙悟空、猪戒和沙僧,三个人的武器都很好,在西游记里都是超一流的,但遇到法术高强或者持有法宝的妖怪时,就一筹莫展了。尤其是猪戒和沙僧,完全没有对抗能力。孙悟空的金箍棒作为武器,比不上猪戒的钉钯。但金箍棒自带部分法宝属性,加上孙悟空武艺高强,所以遇上厉害的妖怪基本就只有孙悟空能对抗了。
因此,在西游记里,孙悟空靠自己能力能够降服的妖怪都是没有法宝、法术普通、武艺一般的妖怪。遇上持有法宝的妖怪,他无力反抗。遇上法术强的妖怪,他要吃亏。遇上持有法宝,法术强,武艺也好的妖怪,他基本就无能为力了。